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353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840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生态园林及其建设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是城市绿地建设的新思维,也是生态学具体应用的实践.生态园林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物种多样性保护和重建、因地制宜、处理好种间关系、建立群落自维持机制、重视生态文化内涵等六要素.  相似文献   
2.
防灾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立德  徐旭初 《灾害学》1992,7(2):17-20
本文提出了防御灾害预案的五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而讨论了防灾预案的优化准则、制定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据“122”事故报警台反映:每天接到不少搔扰电话,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使真正的事故报警电话打不进来,延误了事故施求时间。  相似文献   
4.
车祸自救谈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旅途是安全之旅,掌握一些乘车自救的妙方有益无害。请听几位交通事故的幸运者,说他们是怎样免于灾难的。梁一池(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今年4月9日,我乘坐红旗小轿车从福州回南平,途经316国道95KM 300M处,发生了两车相撞的重大事故。除了我,驾驶员和另两名教授死伤严重。回忆起这场车祸,我深切地感悟到:“安全带实在太重要了。”当两车碰撞的那一刹那,挡风玻璃碎了,驾  相似文献   
5.
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该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 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尚好。产生体力疲劳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信息传到中枢神经,人就产生了疲劳感。消  相似文献   
6.
降水空间异质性对非点源关键源区识别面积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差异较大的农业区非点源污染问题,基于SWAT模型评估了阿什河流域在异质性降水和均匀降水两种情景下总氮、总磷关键源区空间变化规律,统计了两种情景下识别的关键源区面积变化,并分析其与降水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一定时,两种情景下识别的总氮、总磷关键源区面积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不易受降水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但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明显受到其影响.对各年份总氮和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降水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当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与前一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降水这一重要驱动因子的不确定性对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影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气边界层中上层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气团来源的影响,于2018年6月利用3080型SMPS粒径谱仪对武当山14.6~660 nm颗粒物数浓度谱进行观测,分析和探讨了其数浓度谱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与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对武当山颗粒物数浓度影响较大的外源输送路径和贡献源区.结果表明:①武当山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爱根模态为主,平均数浓度为2 500个/cm3,积聚模态、核膜态平均数浓度分别为2 265、359个/cm3,3种模态数浓度分别占总数浓度的48.79%、44.21%、7.01%.②在新粒子生成日,核膜态数浓度于10:00开始上升,11:00—17:00的核膜态数浓度相对较高,约2 000个/cm3.新粒子生成日ρ(SO2)与ρ(O3)的日变化趋势均与核模态数浓度较为相似,表明SO2和O3参与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硫酸及有机物)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与增长.新粒子生成日风速、温度均大于非新粒子生成日,但相对湿度较低.③在东部及局地气团影响下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积聚模态为主,数浓度分别为2 311和2 596个/cm3;核模态、爱根模态数浓度在受西北气团影响时最大,数浓度分别为806和3 078个/cm3.④潜在源区分析表明,影响武当山积聚模态数浓度的主要源区为十堰市本地及襄阳市,二者贡献值在840个/cm3以上.研究显示,武当山颗粒物主要以爱根模态为主,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发展及山谷风的影响,较高的ρ(SO2)与ρ(O3)以及高温、低湿及较大的风速均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周边城市的区域性传输对武当山颗粒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9.
以太湖蓝藻水华期产生的可溶有机物(DOM)为代表,研究溶解性有机碳(DOC)、有色DOM(CDOM)以及荧光DOM(FDOM)的生物降解,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和二维相关图谱分析(2D–COS)揭示独立FDOM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解初期DOC浓度剧烈下降,而后缓慢降低,且与CDOM浓度线性相关.G模型拟合确定DOC中活性、半活性以及非活性部分分别占40%,37%,23%,表明藻华期DOC中大部分(77%)可在短期内降解.SUVA_(254)、S_R、HIX等指标变化说明生物降解中DOM的芳香度、平均分子质量、腐殖度等逐渐升高.4个独立FDOM组分的生物活性大小为:类色氨酸组分类酪氨酸组分类富里酸组分类腐殖酸组分,其中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是活性和半活性FDOM的主要组成,而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是非活性FDOM的主要组成.结合2D–COS进一步发现激发波长较低的荧光组分优先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0.
南京某县空气、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建立的采样及分析监测程序对南京某县空气、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调查监测,探讨了多环芳烃在空气、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可能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