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41.
灰色模型理论在河流水污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佛山东平水道近年来生化需氧量,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的环境监测值,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东平水道环境主要污染物进行预测,所建模型经残差及后验差精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道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2.
滹沱河是藁城市重点水源保护地,但近几年,随着河水的断流、上游及本市工业、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给本市及下游都带来了较大危害。本拟通过对滹沱河藁城段污染成因分析,提出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43.
丙烯腈废水中回收的硫酸铵对动物红细胞膜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物红细胞电泳和变形能力的研究,从膜毒理学角度探讨丙烯腈废水中回收的硫酸铵毒辣性。结果显示,急性染毒时对红细胞电泳无明显影响,随着染毒剂的量的增大,变形减弱趋势,当剂量达1/5LD50或更高时,减弱更明显。短期染毒时,加嘏硫铵对红细胞电泳和变形能力均有明显影响,随着剂量的增大,电泳时间和滤过指数呈增大趋势,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当染毒一达1/10LD50时增大更显著。离体研究表明,回收流  相似文献   
244.
采用油菜根法测定土壤中甲磺隆和绿磺隆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甲磺隆和绿磺隆在稻、麦田中的消解速率较慢,甲磺隆的t0.5和t0.9分别为42.5d和106.1d,绿磺隆为39.9d和110.1d;在蔬菜田中的消解速率较快,按上顺序,t0.5和t0.9分别为26.2d,67.9d和20.5d,72.3d。甲磺隆和绿磺隆在同类型土壤中消解速率相同。  相似文献   
245.
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检测结果是当前国际上约定做法,然而如何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一直是困扰检测实验室的一个难题。作者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通过实例,简要地阐述了滴定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环境检测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6.
脱硫石膏农业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火电厂脱硫石膏定义、生产过程和性质。简述了脱离石膏的工业利用,详述了脱离石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改良的现状和机理,并展望了脱硫石膏促进滩涂土植被演替的前景。  相似文献   
247.
本文介绍了模拟纳污水体中WAR,WMR,WCH,SAR,SMR,SSF和ROC的变化。过程曲线表明水体污染时底质参数出现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248.
云南松根际与非根际磷酸酶活性与磷的有效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采集自滇中红壤区域的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际与非根际土,以及不同磷补充量下根袋法培养的距云南松幼苗不同距离土壤的磷酸酶和有效磷的测定,探讨了根际与非根际土的磷酸酶变化及其与有效磷之间的关系。云南松根际及非根际都含有大量的磷酸酶,且这些磷酸酶的活性在根际土中较高。酸性磷酸酶是云南松土壤中的主要酶类,中性磷酸酶次之。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根际土、近根际土还是远根际土,外界补充的磷量越低,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越高,反映出磷饥饿对磷酸酶的诱导。但磷酸酶的变化同土壤有效磷的相关性不显著。因而酶数量增加不是云南松对磷饥饿的唯一适应性机制,它的变化或许只是磷胁迫下的一种症状。  相似文献   
249.
概述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BOD5)的基本要求,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生化需氧量测定中有关稀释倍数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评价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的一些数理公式。  相似文献   
250.
研究了珠海淇澳和广州南沙3种湿地植物互花米草、芦苇和短叶茳芏的碳、氮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的C4植物互花米草在植物体的C含量、C/N值、底泥的δ13C值(-23.83‰)和δ15N值(6.56‰)均显著与本地植物芦苇和短叶茳芏的不同,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依赖于其密集的根系,使其入侵的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种类、酶活性显著升高,体现出互花米草对湿地系统中C、N循环的深刻影响,为此有必要控制该外来入侵植物的蔓延生长。所测定的芦苇和短叶茳芏的δ13C值,表明采样地的芦苇属于C3植物,而短叶茳芏则为C4植物。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这3种湿地植物-土壤系统中的C、N循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