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碳氮比低的问题,在生物反硝化脱氮时常需外加碳源.以工业甲醇为外加碳源,不仅成本高,存在甲醇运输与贮存的安全性问题,而且出水中残留的甲醇还可能引起COD超标.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被甲烷氧化菌转化成甲醇等供反硝化菌利用的有机物,因而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反硝化气体碳源.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采用甲烷作为反硝化碳源...  相似文献   
52.
通过长期连续运行,文章研究了A2N/BAF中试工艺对低碳氮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出水COD、NH4+-N、TP浓度分别为38、8.81、0.41 mg/L,去除率分别为80%、75%、86%。基于工艺运行与莫诺特方程中关于底物去除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动力学模型,包括COD去除动力学模型、厌氧释磷动力学模型,缺氧吸磷动力学模型、好氧吸磷动力学模型以及NO3--N去除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单元的除磷模型,建立了整个工艺的除磷模型。  相似文献   
53.
一、引言 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释放的气态放射性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因悬浮于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因干、湿沉积造成对地表、土壤和农作物污染。这些污染使人体受到辐射照射的主要途径为:沉浸于β、γ放射云受到的外照射;地面沉积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外照射;吸入污染空气和食入污染食物造成的内照射。本文根据某核设施(包括反应堆和后处理厂两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厌氧释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连续流A 2N双污泥中试污泥为样品,考察了碳源种类、碳源浓度、pH值以及温度对反硝化除磷污泥厌氧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碳源时释磷效果最佳,其次是葡萄糖,甲醇为碳源时释磷效果较差。MLSS为1 200 mg/L左右时,投加200 mg/L的COD即可保证充分释磷。pH值为6.3~8.8,对厌氧释磷效果影响不大,适当提高pH值有利于提高释磷速率。温度为20~30℃,释磷效果较好。另外,实验同时研究了反硝化除磷污泥分别利用不同电子受体(硝氮、氧气)的吸磷特性。以硝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过程中,前15min的反硝化吸磷脱氮速率最高,吸磷速率与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1.5、10.4 mgN/gVSS·h;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好氧吸磷过程中,前15 min的好氧吸磷速率最高,达到20.4 mgP/gVSS·h,大约为反硝化吸磷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