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1.
燃烧高硫煤造在大气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用化学法脱除煤中硫和烟道气硫技术发展较快,本文主要介绍熔融苛性碱脱硫技术和烟道脱硫新技术,并从理论,工艺及脱硫效果上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512.
PXD型通用离子计的修理李树香,杜新湖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430072PXD型通用离子计是一台高输入阻抗,深度负反馈的直流放大器。它是可以与各种离子选择电极配套进行测量的二次仪表。该仪器能将离子电极在溶液中产生的电位读出,并指出相应的离子含量。在毫伏挡...  相似文献   
513.
在一维固定燃烧炉上进行了城市污水污泥层燃模拟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焚烧工况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行为和形态转化特征,并利用4种固体吸附剂(CaO、Al2O3、粉煤灰和高岭土)对污泥焚烧过程中Pb的排放进行脱除,同时把结果与热力学模型计算进行了对比.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污泥焚烧过程中Pb主要以PbO(g)形式挥发,当氯化物存在时,Pb主要以PbCl2(g)形式挥发,并且Cl有促进Pb挥发的趋势;当硫化物存在时,Pb主要以PbSO4(s)形式存在,阻滞了Pb的挥发;固体吸附剂Al2O3、SiO2、CaO的加入有稳定的(PbO)(Al2O3)(s)、PbSiO3(s)和CaPbO4(s)化合物生成,延缓了PbO(g)生成温度,并且Al2O3对Pb脱除效果优于SiO2和CaO.焚烧实验得到,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焚烧底渣中Pb的残留量有减小趋势,并且底渣中Pb的易还原态比例逐渐增加,残渣态比例有下降趋势;焚烧时间的延长,对焚烧过程中Pb的挥发影响不大,但底渣中Pb的残渣态比例有所减小.焚烧过程中水分的增加导致Pb的氯化态向氧化态转变,阻滞了Pb的氯化物挥发,而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加,导致Pb的残留率下降.污泥焚烧过程中固体吸附剂CaO、Al2O3、粉煤灰和高岭土的加入有利于Pb的残留并固定在焚烧底渣中,从控制Pb挥发角度来看,CaO及Al2O3的效果要优于粉煤灰和高岭土.  相似文献   
514.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化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生物质能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将探索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15.
HABR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式折流板厌氧反应器(HABR)处理啤酒废水,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厌氧污泥的接种驯化、反应系统的启动运行、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运行研究以及和普通折流板厌氧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等。结果表明:在实验启动开始、启动中期、启动成熟期,ABR反应器内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72%、57.1%、63.64%,HABR反应器内的COD平均去除率为分别43.8%、69.9%、71.78%。HABR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8~24h,温度为25℃,当进水COD为1500mg/L左右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75%。通过与普通ABR反应器作对比实验,得出带有填料的HABR反应器无论在启动过程还是稳定运行阶段都表现出比ABR更好的效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16.
Ni2+对槐叶苹叶片生理特征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通过10% Hoagland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i2+浓度(0、5、10、15、20 mg/L)胁迫下,对槐叶苹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保护酶系统,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胁迫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2+浓度的增加,①Ni2+对槐叶苹的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主要是促进对Ca2+、Na+、Zn2+、Fe3+、Mg2+的吸收,降低对Mn2+、Mo2+、P、K+的吸收;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下降,且20 mg/L时数值均低于对照。而过氧化氧酶(POD)、超氧阴离子(O2˙ˉ)、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分别为对照的3.83倍、1.68倍、2.07倍、1.31倍;③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显示,胁迫导致了相对分子质量(<17200)的多肽增加,并诱导了94000多肽的出现和35000多肽蛋白条带表达量加强;④电镜观察发现,Ni2+胁迫也对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造成了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核仁解体,染色质凝聚,核膜断裂;叶绿体类囊体膨胀,被膜破裂;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可见,Ni2+破坏了槐叶苹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和离子平衡,并造成功能紊乱,这些都是Ni2+对槐叶苹产生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17.
通过10%Hoagland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i2 浓度(0、5、10、15、20 mg/L.)对槐叶苹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保护酶系统、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胁迫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2 浓度的增加.①Ni2 对槐叶苹的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主要是促进对Ca2 、Na2 、Zn2 、Fe3 、Mg2 的吸收,降低对Mn2 、Mo2 、P、K 的吸收.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IAT)活性逐渐下降,且20 mg/L时数值均低于对照.而过氧化氧酶(POD)、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分别为对照的383%、168%、207%和131%.③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显示,胁迫导致了相对分子质量(<17 200)的多肽增加,并诱导了94 000多肽的出现和35 000多肽蛋白条带表达量加强.④电镜观察发现,Ni2 胁迫也对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造成了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核仁解体,染色质凝聚,核膜断裂;叶绿体类囊体膨胀.被膜破裂;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可见,Ni2 破坏了槐叶苹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和离子平衡.并造成功能紊乱.这些都是Ni2 对槐叶苹产生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18.
太湖流域湖盆取土生态保护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湖泊资源丰富,结合污染底泥治理,合理利用湖盆土资源是缓解建设用土紧张的有效途径,但如何确保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太湖流域湖泊湖盆底质的特点,对湖盆取土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探讨了湖盆取土的合理深度、生态修复及补偿等技术措施,提出湖盆取土管理要求,为规范湖盆取土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19.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苯系物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江段底泥和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水中苯系物含量均远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美国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的限值。与国内其他水体相比,第二松花江江水中苯系物含量水平较低。底泥中苯系物含量显著高于水中,市区江段水和底泥中苯系物含量普遍高于非市区江段。  相似文献   
520.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化学品源安全评价综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险化学品源的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用于危险化学品源安全评价与分级的常用方法有后果分析法、道指数法、蒙德指数法以及使用临界系数判别重大危险源的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时,由于存在各种片面性问题而得不到满意的评价结果; 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时,其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以及结果的形式又会互相冲突.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安全评价要求构建3层次的评价体系,在各层次中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4种常用方法相对综合评价模型的置信度; 其次,对各方法统一危险分级标准,均采用危险分数划定危险级别,并取各危险分数的加权平均值--综合危险分数作为综合评价模型下的危险源分级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可消除单一方法进行评价时的片面性和偏差,同时,评价结果的一致化使得判断危险化学品源的危险级别以及由此采取相应级别的管理措施成为可能,将更有利于实际安全生产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