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在进行深度处理前需要破胶预处理。实验选用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_2O_2)、聚合氯化铝(PAC)三种药剂作为破胶剂。研究表明,NaClO在投加量为5g/L,pH值为7,搅拌时间为20min的最优条件下,压裂返排液COD_(Cr)、浊度、SS、黏度、多糖浓度均下降;以浊度和多糖为评价指标时,浊度下降88.6%,多糖浓度下降85.4%,取得了很好的破胶效果。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破胶剂筛选研究,为后续有效处理返排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2.
在复杂软弱地层条件下,为有效抑制人工冻结冻胀融沉,可采用水泥土改良后人工冻结二次加固,水泥土冻融后的动力学特性,对地铁隧道长期运营至关重要。运用 GDS 动三轴仪研究水泥掺入比、振动频率及振次对冻融水泥土动应变、动弹性模量及动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水泥土水泥掺入比越大,滞回圈面积越小,呈现先快后慢发展的趋势,其累积塑性应变最大减小 50%;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动弹模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随振动频率升高、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动阻尼比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随振动频率升高、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并存在变化临界值;软土水泥土冻融前后的动力学特性有一定差异,一次冻融后的强度较冻融前减小 6%;工程中联络通道周围产生非均质冻融水泥土水泥掺量应大于 5%;地铁长期循环荷载的后期作用对软土水泥土加固冻融后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很小,工程中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73.
潘建通  余诚  王凯军  刘芳  杨平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633-5642
为论证存量市政污水处理厂同时提标和扩容的可行性,以北京市某低C/N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心提标扩容改造项目为依托,采用基于BioDopp工艺的IFAS-微氧AO技术构建了中试系统,考察了该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物的去除效能及其微生物菌群特征,并核算了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实际污水污染物浓度较低,通过逐渐提高处理水量以提高负荷的启动策略是可行的.中试装置启动8d后,系统稳定运行,出水COD、NH3-N、TN和TP浓度分别为18.9,0.4,8.3和0.7mg/L.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该工艺强化了对功能菌,尤其是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其总相对丰度7.6%,达接种活性污泥的23.6倍.该系统HRT 16.6h,仅为该污水处理中心原工艺(27.2h)的61.0%,节地优势显著;生物除磷效率高,节省药剂投加成本;且微氧控制和空气提推回流大幅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曝气和回流能耗,由此可见,BioDopp工艺可用于紧凑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减碳利器.  相似文献   
74.
以闽江口区鳝鱼滩湿地分布的鱼虾混合养殖塘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9月-2012年1月,采用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对养殖塘白天水-气界面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观测,并同步测定地面气象及养殖塘表层水的物理、生物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养殖塘水-气界面CO2、CH4和N2O 3种温室气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2.15 ~74.79 mg·m-2·h-、0.08~6.62mg·m-2·h-1和-9.82 ~ 47.16μg·m-2· h-1,平均值分别为21.04、3.15 mg·m-2ˉh-1和16.58 μg·m-2·h-1,整体均表现为大气中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养殖塘水-气界面3种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受到人类管理行为(水质管理和饵料投放等)、养殖鱼虾的觅食和代谢过程及气象因子和水体理化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5.
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法规,还是人们的保护意识,都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美国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相似文献   
76.
闽江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何清华  仝川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9):2957-2963
2012年8月,采集闽江口鳝鱼滩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 cm土壤样品进行1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30和40℃)下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探讨了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温度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时短叶茳芏、芦苇和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值分别为0.034,0.057和0.608μg·g-1·d-1,30℃时其均值分别为0.127,0.402和0.928μg·g-1·d-1;40℃时其均值分别为0.608,1.144和2.447μg·g-1·d-1.随温度升高,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表现为显著的指数增长趋势,40℃培养条件下的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累积量显著高于20℃和30℃(p0.05);温度升高对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温度和植被类型对河口区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且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01).  相似文献   
77.
研究河口感潮沼泽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和CH_4浓度日动态对于揭示河口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0年的4月4~5日和9月2~3日(小潮日)和4月14~15日和9月9~10日(大潮日),对闽江河口鳝鱼滩中部中高潮滩过渡区分布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的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和CH_4浓度进行24 h连续监测,并同步测定了原位土壤温度、电导率及NH+4-N等参数.结果表明:14月与9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介于88.20~190.74、53.42~141.24、16.27~81.89和44.90~88.53μmol·L~(-1),其中4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均呈现昼低夜高特征(P0.05),而9月大、小潮日呈现相反的日变化趋势(P0.05);29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浓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介于19.33~40.1μmol·L~(-1)和9.69~29.96μmol·L~(-1),均呈现昼低夜高特征(P0.01);3涨潮期间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浓度均要低于涨潮前与落潮后,而涨潮期间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高于涨潮前和落潮后.  相似文献   
78.
杨成忠  杨平 《生态环境》2008,17(2):828-833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Ordinary方法,采用Geo-slope软件分析了不同临界水位时水压力对高填石路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填石路堤稳定性系数随着临界水位的降低而增大.对于干沟高填石路堤,当临界水位低于路肩52 m时,水压力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最低临界水位时的稳定系数为1.371,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最高临界水位时,稳定系数为0.921,比低水位时降低了32.8%,路堤的稳定性降低,且稳定系数不能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填石路堤设计或施工时必须考虑水压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保证路堤安全.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分析了城市污水中磷的来源、形态和数量以及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走向和生物化学变化,提出了几种提高除磷率的方法,并特别介绍了用铝酸钙渣作吸附荆除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脱落的机理及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肖鸿  杨平  郭勇  方章平 《化工环保》2005,25(1):23-28
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对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生物膜形成、流体力学、传质以及反应动力学特性都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在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生物膜的脱落是了解最少的,而反应器中生物膜的脱落对生物膜的形态、稳定性以及转化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物膜脱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脱落的过程及其机理,讨论了影响生物膜脱落的种种因素,并对有关研究生物膜脱落的数学模型作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今后生物膜脱落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