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滨岸潮滩14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0.263~6.372mg/kg.多环芳烃含量随取样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而远离排污口含量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芘之比以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长江口近岸潮滩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通过与国内外河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处于低-中等水平,但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蒽、芴)超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潮滩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2.
水环境中腐殖酸与镉离子结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化学条件下腐殖酸与镉离子作用后的游离态镉离子浓度及其结合率,研究各因素对腐殖酸与镉离子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离子强度、投加镉离子总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均影响腐殖酸与镉离子的结合。pH值在4.5~6.5范围内,随pH值升高,腐殖酸与Cd2+的结合率增大,游离态Cd2+浓度减少。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对结合反应有抑制作用。投加Cd2+总浓度的增大会导致结合态Cd2+浓度和游离态Cd2+浓度逐渐增加,而其结合率逐渐减小。腐殖酸浓度逐渐增大,使Cd2+和腐殖酸的结合率逐渐增大。在20℃~50℃范围内时,随反应温度升高,游离态Cd2+浓度逐渐减小,其结合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3.
脂肪酸延长酶1(FAE1)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定位于内质网上的一种能催化脂肪酸碳链延长的酮脂酰CoA合成酶.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植物FAE1基因设计引物,以从甘蓝型油菜叶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380bp的片段.回收该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说明了该片段与植物中已知的FAE1序列有极高的相似性,并且不存在内含子序列.将该片段通过高保真酶扩增,EcoRⅠ酶切消化后定向克隆到pGEX-2T表达载体中,在IPTG诱导下于28℃表达出Mr76×103的蛋白质条带.用兔抗GST多克隆抗体做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并获得阳性检测结果.这为甘蓝型油菜脂肪酸链延长酶基因FAE1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24.
海洲香薷种群微量金属元素的累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冶铜绿山铜矿区海洲香薷种群几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和分布特征、生殖分配( RA)特征及植物与土壤元素的关系 ,并就该植物对铜等金属元素的耐受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该植物生长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很高 ,其中 Cu的含量 (平均 5 843μg/ g)是背景值的 2 0 0多倍。 Cu、Mn、Zn、Cd、Pb几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以 Cu最高 ,Cd最低。几种元素的大小顺序表现为 :Cu>Mn>Zn>Pb>Cd。不同元素在植物不同构件的含量为 :Cu,根 >花 >叶 >茎 ;Mn,叶 >根 >花 >茎 ;Zn,叶 >花 >茎 >根 ;Cd,叶 >花 >根 >茎 ;Pb,根 >叶 >茎 >花。这几种元素的 RA范围为 10 %~ 40 % ,平均为 2 4.97% ;生物量 RA为 2 6.5 %。植物铜元素与土壤显著正相关。海洲香薷对铜等金属具有很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5.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SOM),解析了不同来源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的荧光特性,同时与挑峰法进行比较,以期寻找一种更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基于PARAFAC模型,研究区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共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荧光峰(C1和C3)及3个类蛋白荧光峰(C2、C4和C5).其中,300 k Da~1μm分级胶体荧光强度最高,C1、C2、C3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强,C4、C5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弱.不同来源胶体(生活污水:进水和出水;农业污水:大盈和天恩桥;天然水体:吴淞口)的荧光强度变化大致规律为:吴淞口进水大盈天恩桥出水.SOM分析结果与PARAFAC一致,且可视化程度更高,但EEM-SOM模型存在输入变量多、兼具挑峰法缺点的问题.而PARAFAC-SOM模型不仅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点,还具有输入变量少、运行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该模型还成功应用于胶体其他理化参数的分析(Parameters-SOM模型),使得前期工作结果系统性更强、更直观.因此,PARAFAC-SOM模型是相对较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鉴于目前隧道内管道常规力学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没有考虑高强度管材较高延性的问题,构建了山体隧道管道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描述管材力学特性,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隧道内滑动支座和管卡特性,采用土弹簧模型描述分析地下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关系,对某隧道天然气管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管道敷设的优化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层涂法制备Pr~(3+):Y_2SiO_5/TiO_2复合薄膜的结构与可见光催化性能。方法分别以钛酸丁酯(TBOT)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TiO_2凝胶和Pr掺杂的Y_2SiO_5凝胶,以碳纤维为薄膜载体,并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Pr~(3+):Y_2SiO_5/TiO_2层涂薄膜,研究层涂法制备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结构、形貌以及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复合薄膜具有明显的分层界限,形貌较平整,有较少龟裂;复合薄膜性能受涂覆次序的影响较大。结论依次将Pr~(3+):Y_2SiO_5和TiO_2涂覆在碳纤维上的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光照2 h,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94%,其可见光催化效率高于TiO_2薄膜的59%。  相似文献   
28.
淮南—蚌埠段淮河流域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及来源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欢  杨毅  刘敏  李勇  张谦栋  杨刚 《环境科学》2010,31(5):1192-1197
采用GC-MS对淮南至蚌埠段淮河流域水源地、支流及排污口采集沉积物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源地及其支流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为308.12~1090.37ng/g;排污口沉积物PAHs范围为1308.36~8793.16ng/g.沉积物PAHs组成以3~4环PAHs为主,5~6环PAHs相对较少.相对于TOC,BC与沉积物总PAHs的含量相关性更好.PAHs组成特征、主成分分析及多特征比值揭示淮南至蚌埠段淮河流域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有少量石油类产品的输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多数PAHs化合物已超出ER-L值和ISQV-L值,而姚家湾排污口沉积物PAHs部分化合物已超出ER-H值和ISQV-H值,表明沉积物中的PAHs对研究区环境已造成了极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9.
杨毅  宋早雪  周丽萍  韩爱红 《灾害学》2007,22(3):114-119
针对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性事件引起的次生火灾对大型建筑的破坏特点,比较了大型建筑与普通建筑在结构抗火性能上的差异;利用轴向非均匀温度应力模型,对大型建筑构件的抗火性能与结构抗火计算进行了分析,疏理归纳出了部分性能特征;提出了一套用于这类火灾特点的构件抗火计算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0.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传统含氯消毒剂与一种磺酸基化合物络合,形成氯稳定体系的水溶液。对该消毒剂在6个月内的有效氟、pH值、氧化还原电位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稳定性相当好,pH基本保持不变,有效氯及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率分别为0.51%与9.47%。定量消毒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型含氟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强,其消毒能力仅略低于二氟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存放6个月后,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杀灭率无明显变化。对加5%牛血清白蛋白的表皮葡萄球菌20min的杀灭率无变化。这种稳定型的含氯消毒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