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结构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内部结构进行了动力学运行的理论分析,通过能量平衡机理对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体系进行了讨论,基于体系总能耗最小的原理推导出液相循环流动方程.建立的混合液流速与清水流速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混合液流速与清水流速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的清水流速测定方法得出反应器结构与清水膜面错流流速之间的关系:调整降流区横截面积(Ad)与底部通道截面积(Ab)的比值为0.7以及升流区横截面积(Ar)与顶部通道截面积(Au)的比值为0.9,调整降流区横截面积与升流区横截面积的比值在1.2~1.5范围内以及增加反应器的有效高度HD都可以在不改变曝气强度的条件下增加膜面错流速度,此结果与推导出的循环流动方程可以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82.
在水处理技术中,各种铝盐化合物作为无机凝聚剂而广泛应用于从天然水和废水中去除各种胶体微粒和溶解性有机杂质,向水中投加铝盐化合物,首先发生水解反应而生成各种羟基铝离子。大量的研究及水处理实践都证实,水解羟基铝离子是促使胶体微粒凝聚脱稳的活性形态,不同的羟基铝离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凝聚能力。许多现代凝聚理论都是基于水解铝络离子与胶体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来阐述铝的凝聚机理。因此,铝的水化学反应及其形态组成的研究,是深入探讨和研究铝凝聚机理,控制最优凝聚剂量的基础,它始终是水处理界讨论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83.
聚合铝絮凝动态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兆坤  于枕非 《环境化学》1996,15(6):523-529
本文采用新型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碱化度(B值)的聚合铝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颗粒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监测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的形成与增长是十分敏感的,絮凝指数(R)可在线地反映絮集物动态增长过程的变化,高碱化度聚合铝(B=2.5),比低碱化度聚合铝及氯化铝具有更快的絮凝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集物颗粒,通过絮凝指数的测定,并结合剩余浊度和ζ电位测定数据,为深入了  相似文献   
84.
水中铝的形态及其形态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多研究已表明,铝的水化学反应及其形态转化规律是十分复杂的,在酸化环境和水处理凝聚过程中,水中铝的形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酸化环境的研究中,铝的化学行为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铝的水化学反应及其形态转化规律,并讨论了水中铝的形态研究和形态分析技术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5.
聚合氯化铝与传统混凝剂的凝聚—絮凝行为差异   总被引:72,自引:9,他引:72  
汤鸿霄  栾兆坤 《环境化学》1997,16(6):497-505
本文综合阐述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传统混凝剂在化学特征和凝聚-絮凝行为机理上的差异。PAC的主要成分聚十三铝在预制条件下能大量生成。它们对水解反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直接吸附有颗粒物表面,发挥强烈的电中和及粘结架桥作用,其流动电流,ζ电位,絮凝指数及凝聚-絮凝区域图等,均与传统混凝剂有很大不同,其计算模式应根据表面络合及表面沉淀原理建立。  相似文献   
86.
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4,他引:52  
冯利  栾兆坤 《环境化学》1993,12(5):373-379
本文主要探讨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的两种测定方法,即A1-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1 NMR核磁共振法。扼要地说明了A1-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中不同比色-缓冲的配制及其测定结果,以及^27A1 NMR法中大、小管测量方法及其测定结果。最后对这两种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析方法的相关性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87.
Ⅱ尾矿砂对重金属的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栾兆坤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3,12(5):356-364
本文研究了尾矿砂颗粒对Cu,Pb,Cd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种环境条件因素对颗粒面吸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微尾矿砂颗粒对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烈的吸附作用,并且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根据表面络合反应,对尾矿砂颗粒表面基团可能参与的表面络合反应和吸的重金属形态进行了讨论。并应用简化络合反应模式,求取了尾矿砂颗粒与Cr,Pb,Cd的表面络合形成的条件稳定常数pKad。  相似文献   
88.
污染水体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湘江霞湾重金属污染江段沉积物及其相应体系,模拟实验研究了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及释放规律,获得了在50—150d的模拟实验期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及相关系数,同时讨论了不同水环境条件对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0.
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高稳定性的有机硅(TEOS)代替聚硅酸(HS)加入到聚合铝(PAC)中,初步制备了一种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TEOS—PAC)。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滴碱速度、Si与Al摩尔比和碱化度等因素对该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对比了TEOS—PAC与HS—PAC的絮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TEOS—PAC时滴碱速度要控制适当(流量刻度定位40);随着Si与A1摩尔比的提高,TEOS—P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明显增强,最佳Si与A1摩尔比为0.2,最佳碱化度为2.5;在相同条件下,TEOS—PAC的最佳投药量低于HS—PAC,且TEOS—PAC在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沉降性能优于HS—PAC形成的絮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