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煤矿泡沫降尘起泡剂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的实际,提出了泡沫降尘起泡剂的技术要求,确定了适合于煤矿的起泡剂.采用改进的Ross-Miles方法,对选取的起泡剂的发泡量和泡沫半衰期进行了测量.所得结论对泡沫降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如如 《安全》2008,29(5):49-49
公共场所电气火灾的防范 (1)在公共场所使用如红外取暖器等电热设备时,要远离可燃物。因它表面的温度很高,若靠近易燃物质,很容易引起火灾。  相似文献   
93.
马博如  宋文华  王文华 《安全》2008,29(2):35-37
建筑业是一个危害因素复杂、风险程度高、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危害特点,建立一个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建筑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在这方面取得切实的成效,并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4.
1 监测条件的选择和控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三版)要求高锰酸钾浓度准确到0.01mol·1-1,实际调配较难,只要在标定时,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在10±0.5ml范围内即可.滴定、标定 高锰酸钾与草酸钠反应,合适温度为60-80℃,这就促使滴定、标定要迅速,时间要短.取出处理后的样品,先观其颜色,如仍为紫红色,那么滴定时消耗的高锰酸钾常在5ml以下,如为棕红色,则滴定时消耗的高锰酸钾常在7ml以上.知道所需高锰酸钾的体积,就能控制滴定速度  相似文献   
95.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资源是有限度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物种栖息地而划定和管理的各种区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自然保护区被视为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国家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拯救了濒危物种,保护了典型的生态环境,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
97.
紫露草微核法与化学分析法监测河流污水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河、板桥坊河、娄山河、湾头河)入海口断面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与化学分析法作了对比.监测结果:五条河的污水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都有损伤作用,引起染色体断裂,在四分体时期产生微核,污水高度有毒时,使部分四分体细胞死亡.从四分体时期产生的微核率作为污染程度指标.得出娄山河污染最重,其次是李村河、海泊河,较轻的是板桥坊河、湾头河.与化学法测定多种污染物再进行统计处理.来评价各河口水质污染状况,取得了基本一致结果.此法是监测污水行之有效的一种生物法,其方法简单、经济、方便,能在短时间内测出水质污染程度,可作为理化方法评价环境污染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98.
中国稻米垩白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13个点、19个品种、多播期试验基础上,本文对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是影响稻米垩白形成的主导因子。为了明确不同气象垩白大小(即气象条件引起稻米垩白面积的变化量)形成所要求的齐穗后 15d内的均温值,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对3种稻米垩白大小情况给予了确定。并对我国稻区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气象垩白的分异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北向南,稻米气象垩白随水稻齐穗后15d内均温的变化由小到大,≤5%的稻区为四川盆地以北、淮河以北及云贵高原地区,5-10%的稻区为四川盆地、滇南以及淮南至沿江江南地区,10-20%(只为双季稻的早稻)的稻区为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