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开展,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30地市为例,从生态支撑力和生态压力两方面对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研究,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支撑力、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探讨了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支撑力、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生态支撑力逐渐上升,空间格局由上、下、中游梯度递减向中、上、下游梯度递减转变;生态压力持续增大,空间格局均为下、中、上游梯度递减;生态承载力先下降后上升,空间格局由上、中、下游梯度递减向中、上、下游梯度递减转变。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由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主导转变为由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主导。  相似文献   
82.
为了提高转炉钢渣质陶瓷地砖的性能,对其最佳配方进行了研究。利用转炉钢渣和滑石等常用建筑陶瓷原料,在没有特殊添加剂的情况下,经过模压成型制备了陶瓷地砖。通过X射线衍射和高倍电镜分析,研究了原料成分对转炉钢渣质陶瓷地砖结晶过程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制成的坯体最佳烧结温度为1220℃。转炉钢渣、滑石和高岭土在用量分别为45%、42%和13%时,原料中的CaO/MgO质量比在1.4附近,转炉钢渣质陶瓷的性能最佳。当转炉钢渣占陶瓷原料30%~70%时,钢渣中Fe2O3和Cr2O3可起到促进转炉钢渣陶瓷晶化成核时形成透辉石相和降低烧成温度的作用。本工作为转炉钢渣大规模资源化及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态箱和气相色谱仪法获取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数据,选取大气温度、土壤5 cm深温度、土壤pH、土壤Eh、土壤含水量和地表生物量作为影响因子.应用建立在结构风险最小化优化上的支持向量回归(ε-SVR)模型,采用留一法交叉检核网格搜索法(LOOCV)优化ε-SVR预测模型的参数,采用k折交叉检验的方法依据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并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比较,评价ε-SVR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通过LOOCV选择最优的惩罚因子C和损失系数ε,并由此构建的ε-SVR预测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11折交叉验证后,测试样本的平均MRE为44%,平均RMSE为16.21 mg·(m2·h)-1.通过与BP-ANN模型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相关系数达0.863,各项指标均优于BP-ANN预测模型,说明ε-SVR模型能够适用于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核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环境科学和核技术工作者已涉足核技术用于环境保护这一新的科学领域,使其应用日益广泛,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为了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和技术,促进核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工作的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究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2006-2010年间鸟类组成、数量、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用样带法对机场飞行区内的鸟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将记录的数据与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25科78种;第2次调查记录到鸟类10目16科31种,其中有11种鸟在第1次调查中没有发现.第1次调查中各季节及全年鸟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第2次;机场鸟类的生态类群、食性变化明显;机场环境的改变是造成2次调查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管理部门改造后的机场环境更加不适合鸟类栖息.根据调查资料提出了鸟击防范对策及建议,以达到持久高效预防鸟击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特殊地貌、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利用红花岗区洛江流域相关气象站、雨量站1952至今的径流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其与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洛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的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地貌、植被条件等密切相关;1952至今年径流系数呈增大趋势,与下垫面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一致,可见相对于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是影响贵州省年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利用废旧线路板回收金属富集体再造超细铜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氨性溶液溶浸废线路板中回收的金属富集体产出高浓度含铜浸出液作为电解原液,采用电沉积法循环再造超细铜粉。主要考察了电沉积过程中硫酸浓度、电流密度、电沉积时间和电沉积温度等条件对超细铜粉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12 g/L,电流密度为4 A/dm2,电沉积时间3 h,溶液温度为40℃的条件下,电沉积超细铜粉的回收率超过97%,所得铜粉的树枝状形貌完整,纯度高,粒径小,约为3~6μm。  相似文献   
88.
川滇农牧交错区地形特征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滇农牧交错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地形地貌特征复杂,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人类开发活动与自然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RS\GIS技术,采用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 1988~2000年的土地利用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初步结果发现: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研究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土地类型,也是类型转换相对频繁的土地类型;地形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海拔在垂直方向上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具有控制性作用。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地形特征是川滇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其原因在于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及其他自然资源要素在本区内的再分配,进而影响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89.
以精喹禾灵为唯一碳源,从长期受精喹禾灵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精喹禾灵降解菌株H.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H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菌株H在温度为30~42℃和pH值7~9范围内,72h内对100mg/L精喹禾灵的降解率均可达95%以上.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鉴定菌株H降解精喹禾灵的产物为精喹禾灵酸.这是首次报道枯草芽孢杆菌对精喹禾灵的降解.  相似文献   
90.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存在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导致各类数据信息分散、科研成果碎片化,缺乏综合性信息查询与管理平台支持.针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数据资源共享与精准决策的需求,提出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简称“长江平台”),按照基础层、数据汇集层、数据治理层、大脑层、应用层构建平台系统框架,设计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挖掘分析、基于WebGIS的数据展示、数据分级共享、调度会商、长江舆情发布、水环境模型工具、空间制图工具等主要功能,提出平台部署方案与分期建设方案,分析了平台建设面临的多元数据汇集与标准化处理、水质目标模型筛选、水环境预测预警功能开发等难点与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平台建设与运行保障机制.通过平台建设,可实现长江流域数据采集多样化、生态环境要素可视化、环境问题诊断精准化、管理响应自动化和决策会商便利化,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智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