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01.
脱甲河农业流域土壤沉积物氮素时空分布与N2O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脱甲河农业小流域氮素输出特性,运用流动注射仪法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4月—2016年1月对流域内4级河段(S1、S2、S3和S4)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及水体溶存氧化亚氮(N_2O)浓度进行了连续10个月的监测,并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对水系N_2O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脱甲河流域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NH_4~+-N含量逐渐升高,NO_3~--N含量逐渐降低,其中,岸坡及河底沉积物土壤中的氮主要以NH_4~+-N形式为主,均值分别为(7.38±0.62)mg·kg-1和(16.49±1.70)mg·kg~(-1);稻田土壤和脱甲河水体中的氮主要以NO_3~--N为主,均值分别为(7.40±0.81)mg·kg~(-1)和(1.55±0.03)mg·L~(-1).水体溶存N_2O浓度范围在0.005~7.37μmol·L~(-1)之间,均值为(0.54±0.05)μmol·L~(-1);扩散通量在-1.11~1811.29μg·m~(-2)·h~(-1)之间,均值为(130.10±12.04)μg·m~(-2)·h~(-1),每年向大气输出的N_2O量为11.40 kg·hm-2.其中,在早稻生长初期和早晚稻收割、栽种交替时段N_2O输出量达到高峰.空间上,N_2O扩散通量表现为S1S4S3S2,S1级河段显著低于其他3级河段(p0.01).相关分析表明,脱甲河表层水体N_2O扩散通量与NH_4~+-N(r=0.87,p0.01)、NO_3~--N(r=0.80,p0.01)和水温(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流域内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及水体NH_4~+-N和NO_3~--N浓度间相关性不显著.脱甲河农业小流域氮素流失主要包括稻田-岸坡-河底沉积物中铵态氮、硝态氮及水体中N_2O,在水稻栽种期间出现高峰,存在较大氮素流失风险,因此,开展农业小流域氮素流失研究对区域氮素周转及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2.
薛南冬  陈宣宇  杨兵  秦普丰  龙雨 《环境科学》2016,37(11):4326-4332
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模拟了浙东某废旧电器拆解区域多溴联苯醚(PBDEs)3种同系物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通量.在稳态假设条件下3种PBDEs同系物在环境介质中浓度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PBDEs的基本性质如蒸气压、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在介质中的半衰期是影响化合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废旧电器拆解区大气中PBDEs对下风向的地区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当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在废旧电器拆解区PBDEs主要蓄积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占所有环境介质中PBDEs的95%以上,土壤和沉积物是PBDEs污染的重要二次污染源;PBDEs在介质间的迁移以大气-土壤和水体-沉积物途径为主;废旧电器拆解区土壤中降解是PBDEs在环境中消减最主要途径.研究结果将为废旧电器拆解区PBDEs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3.
赵巧华  秦伯强 《环境科学》2009,30(5):1329-1336
根据2006-07-29~2006-08-01太湖41个站点测定的水体上、下行辐照度、非藻类颗粒物、浮游植物及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的吸收系数,计算了单位水体中各介质所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能量谱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位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获取光合有效辐射能量的标准化谱在表层有2个主峰,分别位于450 nm左右和675 nm左右,随着深度增加,位于450 nm左右的峰逐渐减弱,在藻型湖区和湖心区,衰减尤为明显,且该峰对应的波长出现红移现象;浮游植物获取的主要光能来源随深度的增加逐渐由400~500 nm和600~700 nm向600~700 nm过渡,在草型湖区的过渡速度相对缓慢,而在梅梁湾(藻型湖区)和湖心区却很快;单位水体中的非藻类颗粒物在表层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400~500 nm,但随深度的增加,其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500~600 nm;单位水体中CDOM获取光合有效辐射能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类似于非藻类颗粒物,但在草型湖区,其在500~600 nm获取能量的优势不如非藻类颗粒物明显.  相似文献   
504.
改性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重金属离子有很高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剂,文章对天然海带进行化学处理,研究了改性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天然海带、HCl处理后的海带及NaOH处理后的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59.3,38.6和88.0mg/g。化学改性提高了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5.
本文从生态足迹模型修正和完善的角度总结了该方法在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进展。提出生态足迹法评估可持续发展存在六方面不足:消极的发展观、结论过于笼统、难以在较小范围推广、在能源用地的处理上过于保守、忽略了土地功能的多重性、均衡因子的取值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在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06.
“十五”期间湘江株洲段水质环境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年-2005年湘江株洲段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洗涤剂、硫化物等17项污染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湘江株洲段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五”期间湘江株洲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2001年的5.67下降到2005年的4.67,水质总体上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城市和农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总大肠茵群、氨氮、石油类、氟化物和总汞等影响整个水质的主要因子,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507.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及恶臭物质排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USEPA TO-14A/15方法,选择天津市滨海新区内的6个不同类型的工业源,包括制药、自行车制造、炼油、石化、树脂合成和橡胶,对各类源工艺流程中有组织排放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源成分谱;并将各类源排放的恶臭物质浓度与嗅觉阈值进行对比,对其引发恶臭污染的潜在能力做出评价.结果显示,上述各类排放源的生产工艺中的VOCs总浓度分别为16.8,115.3,204.6,225.3,10.9,191.7mg/m3. 根据源成分谱分析结果,制药源和自行车喷漆车间的排气中甲苯比例分别为79.1%和94%;石化企业源中总二甲苯比例超过60%;橡胶企业脱硫工序,排放以硫化物为主;树脂合成工业,主要原料苯乙烯在排气中检出比例达51.8%;炼油源排气成分复杂,以卤代烃和硫化物为主.同时各类工业源均存在一定的恶臭污染,橡胶、炼油源的硫化物污染,树脂合成工业源的苯乙烯污染,石油化工源的混合污染,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8.
验收监测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测试[1].为保证验收监测的全面性、代表性、准确性、时效性,对承担该验收监测的项目负责人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项目负责人工作职责、综合素质及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09.
王思梦  秦伯强 《环境科学》2023,44(3):1228-1243
湖泊是水圈的重要组成,也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湖泊的水环境日益遭到污染,监测湖泊水质动态变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为湖泊水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克服了人工采样成本低和时效性差的特点,在湖泊水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遥感可以监测的指标包括悬浮物、叶绿素a、有色可溶有机物、溶解氧和透明度等.虽然遥感为湖泊水质监测打开新思路,但是仍然存在问题:(1)遥感接受到的信号受到大气的影响,而大气校正算法不够成熟,需要更精确的大气校正来控制大气影响,消除大气和光照等对水体反射的影响;(2)受季节和空间制约,不同湖泊表面光学特性存在差异以及水中生物光学特性的差异性,利用有限实测数据建立的模型缺乏可移植性;(3)水生植物和外力作用(风力、鱼群等)的干扰,造成实测和模型估测之间的误差,而且数据的同步性难以保证,导致模型可靠性下降;(4)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的时空尺度不匹配,难以捕捉动态精细的水质变化.因此,未来结合多源数据以及其他水文模型,深入研究水体中各组分的光学特性,优化反演算法,发展对实测数据依赖程度低的反演算法,构建可迁移的反演模型,打破模型地域局限,推动湖泊水体污染监测预警业务化发...  相似文献   
510.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为氮源,以磷酸氢二钾、甘油磷酸钠和三磷酸腺苷为磷源,配置不同浓度的氮磷培养基(氮浓度1.00,4.00,8.00mg/L,磷浓度0.20,2.00mg/L),通过一次性培养实验研究2种藻氮、磷饥饿时对不同形态和不同浓度氮磷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2种藻对氮、磷的形态和浓度响应均不同,且藻种之间也有明显的响应差异.铜绿微囊藻在3种浓度硝酸钠培养下比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而斜生栅藻的比生长速率在硝酸钠4.00mg/L时达到最高,说明1.00mg/L的硝酸钠已满足铜绿微囊藻对氮的生长需求,斜生栅藻对氮的需求高于铜绿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在1.00,4.00mg/L氯化铵和尿素培养下的比生长速率相同,且比生长速率和现存量均高于同浓度硝酸钠培养组,说明相比于硝酸钠,铜绿微囊藻更喜欢利用还原态的氯化铵和尿素.但当氯化铵浓度高达8.00mg/L时,铜绿微囊藻比生长速率低于相同浓度尿素和硝酸钠培养组,也低于低浓度氯化铵培养组,说明高浓度氯化铵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然而,斜生栅藻在8.00mg/L氯化铵培养下比生长速率和现存量与尿素培养时无显著差异,而且均高于硝酸钠培养组,说明斜生栅藻对氯化铵的耐受能力比铜绿微囊藻高.3种形态的磷均能被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利用,但铜绿微囊藻用高浓度有机磷培养时的现存量更高,斜生栅藻则在高浓度无机磷培养下生长更好,说明铜绿微囊藻比斜生栅藻能更好的利用有机磷,高浓度的无机磷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太湖目前铵氮浓度降低显著,水体无机磷占比很低,溶解态有机磷浓度占比较高,这些都更有利于蓝藻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