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1年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南京市鼓楼、建邺、栖霞3区8个采样点采集了TSP和PM10样品,进行颗粒物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以及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10为主,不同区域颗粒物污染特点不一;水溶性离子以Ca2+、NO3-及SO2-4居多;无机元素以Ca、Fe、Al为主,Pb与Zn浓度较Ni与V高;市内EC浓度较高,可能与裸露堆煤场有关。有关研究结果提交南京市政府部门,供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2.
烟花燃放对空气中PM2.5及水溶性离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年2月9日—2月16日在南京城区连续观测PM10、PM2.5、PM1的质量浓度、能见度、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等参数,探讨了因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导致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出现短时峰值,同时能见度急剧降低,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发现:因烟花爆竹的燃放,PM2.5局地短时间浓度可达863μg/m3,能见度仅为1.2km;PM2.5中Cl-、K+与SO2-4浓度短时间上升,这与烟花爆竹中氧化剂、还原剂等组分的燃烧释放有关。由春节期间观测结果统计发现,因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贡献约占50%。  相似文献   
23.
南京2013年12月初持续重污染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及气象观测数据,对2013年12月初南京市持续重污染天气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表现出污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及细颗粒物占比大等特征,其中PM2.5日均质量浓度最高达327μg/m3,超标3.36倍;各化学组分中二次无机盐(SNA)占比高达53.8%,且随着污染加重呈增大趋势;有机碳(OC)/无机碳(EC)比值平均为3.7,二次污染特征显著。分析此次污染成因,一方面是冷空气强度弱及大气静稳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另一方面本地污染排放叠加区域输送影响,造成细颗粒物积聚增多,形成持续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24.
自然湿地的恢复和人工湿地的建造是目前入湖河口污染控制的重要工程措施,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且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方法。目前人工湿地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对于水质不是很差,又有景观建设需求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在提高水质指标的同时,改善水体景观。本文主要就人工湿地在改善盘龙江水质。提升盘龙江沿江休闲走廊的环境质量,维护春城的良好形象所起的作用做个介绍。希望对类似工程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5.
南京市霾天气与主要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研究2012~2014年南京市霾天气的主要地面天气形势、气象要素以及PM2.5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4年南京市霾天气以轻度和轻微霾为主,且冬季最多,夏季最少;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有利于霾的发生,尤其是70%≤RH<80%时;有87.6%的霾发生在风速≤4m/s的情况下,并且主要来自东北偏东到东南风向区域.最利于南京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均压场、高压控制和高压后部,而低压槽、副高控制和台风影响时霾发生较少.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与霾强度呈正比.通过对南京市气象条件与霾的关系,及后向轨迹HYSPLIT4模式的聚类分析显示,结合南京市霾天气时的风向统计,影响南京霾发生的污染源主要有本地源、南京市东南地区的近距离污染源和华北地区的远距离污染源.  相似文献   
26.
利用2020年3月28日—5月3日南京某典型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离线监测数据,分析了园区内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春季园区φ(VOCs)范围为22.3×10-9 ~892.6×10-9,82.1%频率的φ(VOCs)<100×10-9;VOCs组分占比表现为: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烯烃>卤代烃>芳香烃>炔烃>有机硫。高体积分数VOCs中烷烃和烯烃占比高于低体积分数VOCs,受园区内部储罐存储、运输、转运等过程产生的油气挥发及石油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的生产影响显著。不同时刻φ(VOCs)表现为夜间最高、早晨其次、下午最低的变化特征,这与园区内部VOCs排放累积、大气边界层抬升和大气光化学反应等因素有关。OFP值范围为166.2~6 920.9 ,μg/m3,56.0%频率的OFP<500。  相似文献   
27.
对2018—2020年春季江苏省臭氧(O3)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ρ(O3)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分别超出5.6%,11.3%和8.8%,沿江区域ρ(O3)略高于苏北区域;ρ(O3-1 h)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非污染日苏北区域ρ(O3-1 h)均高于沿江区域,主要时间段体现在夜间至次日早...  相似文献   
28.
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联合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8月,为做好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大学等36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空气质量保障联合观测,共获取监测数据5万多个,巡航观测里程超9 000 km,编制预报及分析报告87份,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80%。结果表明,强力管控措施的实施,对缓解空气污染效果显著;通过联合团队观测方式,集中了产、学、研、用的技术优势和科研力量,带动了全省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能力的整体提升,为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空间原子氧辐照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不锈钢试样置于束流密度为2.5×10~(16)atoms/(cm~2·s)的原子氧束中进行辐照试验,最长辐照时间为300 min。研究随辐照时间增加,试样质量、光学性能、接触角、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变化。结果原子氧辐照后,不锈钢表面生成氧化物质量增加;随辐照时间增加,试样光谱反射系数呈下降趋势,太阳吸收比增加;原子氧作用导致不锈钢接触角增大,耐磨性能提高,耐腐蚀性能下降。结论得到的不锈钢原子氧环境效应数据,可为其在低轨航天器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利用黑碳仪在南京和苏州两市开展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外场观测,分析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全年苏州市黑碳浓度高于南京市,苏州市黑碳污染更为严重。通过分析风速风向对黑碳气溶胶的影响,在静稳天气形势下黑碳浓度较高,受西北方向的污染气团传输影响较大。同时对黑碳气溶胶与主要气态污染物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两市城区大气黑碳污染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