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北京市沥青搅拌站VOCs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量化的排放清单是环境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抓手,由于行业规模小、活动水平数据匮乏、测试难度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的VOCs排放研究国内文献报导极少.本文构建了一套沥青混凝土搅拌站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依据排放特点分环节分别核算VOCs排放量,分析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分析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并基于目前的污染控制水平和未来行业管控规划,预估2030年北京市沥青混合料生产行业的VOCs排放量,以期为北京市VOCs总量减排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市沥青搅拌站VOCs总排放量为25.9 t,不确定度为25.6%,其中,沥青储罐的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87.2%;顺义、昌平、通州3个区的排放量位居前三,分别占行业总排放量的16.2%、14.4%和14.1%;在时间分布上,5—7月沥青混合料产量最高、VOCs排放量最大;通过情景分析,本研究认为通过出台行业标准和绿色生产技术指南,可大幅削减沥青混合料生产行业的VOCs排放量.  相似文献   
492.
津冀辽地区典型湖库沉积物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津冀辽地区典型3湖库(于桥水库、衡水湖和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样品共29个,利用GC-MS检测了16种多环芳烃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ΣPAHs(ng·g-1)分别是337.3~1604.1(均值820.0)、461.1~1497.5(均值932.3)和102.3~2240.5(均值564.9).与国内其他河流湖库相比,3个典型湖库PAHs污染均处于中等水平.3个湖库在环数占比上有着一致性,均以高环数的高占比为主.通过特征比值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PAHs源解析,结果表明,3湖库污染主要以燃烧源(包括石油类燃烧、煤及生物质燃烧)为主,少部分为石油源.其中汽油和柴油不完全燃烧污染贡献占比51.4%,煤和薪柴燃烧污染来源贡献为22.3%.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于桥水库、衡水湖和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对Flu、InP和DahA这3类物质的监控应当加强,做好对应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493.
在工业企业中,防毒面具是操作人员呼吸保护的基本器具。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御空气中有害物质从劳动者的呼吸道进入体内。尤其在剧毒作业、设备检修、事故抢救、缺氧和脱险等紧急危险场合,防毒面具对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有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国内研制生产的防毒面具品种,大体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呼吸防护的需要。 防毒面具的种类繁多,结构较复杂,要求严密,同时它又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危。因而,戴用者对各种防毒面具的性能应有所了解,做到选用合理,操作准备迅速,以充分发挥其防护作用。 防毒面具通称呼吸器,它的结构形式各异,对它的…  相似文献   
494.
调查云南农民在冬春季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施用状况。随机抽取668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施用农药的种类、频次、施药安全间隔期等。从调查中发现云南农村施用于蔬菜的农药种类共计40余种,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违规施用还在发生;部分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违规现象同样比较严重。并分析原因提出减少农村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的看法。  相似文献   
495.
运用EKC分析和分解分析方法,拟合了1991年~2005年无锡工业废水污染随经济发展的演变轨迹,并实证解释了轨迹背后的经济原因。EKC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演变轨迹呈U型,但是市区、江阴和宜兴拥有不同的转折点(7 401元,10 059元,4 718元)。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污染排放强度减轻是形成U型轨迹左半部分的主要原因,而经济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则是形成U型轨迹右半部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6.
“创设”抑或“改进”——环境行政拘留设置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新施行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10条"处罚种类"中明文增加"行政拘留",从而被误读为创设了中国环境行政处罚的新型罚种,然而通过对于环境行政拘留立法的梳理可以发现相关规定仅仅是一种"改进"而非"创设",并且在展现亮点的同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盲点区域。  相似文献   
497.
随着锑(Sb)矿的开采,Sb及其化合物对矿区周围生物暴露风险增大,Sb污染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 为阐明矿区Sb污染土壤对周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向人工土壤添加焦锑酸钾(KSbO6H6)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探究了Sb对土壤无脊椎模式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存活、Sb富集、总蛋白、抗氧化系统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影响,并利用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biomarker response index, BRI)对Sb胁迫下蚯蚓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①蚯蚓死亡率与土壤Sb浓度和暴露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明显,经计算蚯蚓56 d LC50为4 380.37 mg/kg. ②蚯蚓对Sb仅有少量吸收,最高处理组(12 800 mg/kg)在暴露56 d后Sb富集量仅为213 mg/kg. 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MDA在暴露28 d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变化,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总蛋白随时间和处理水平增加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④在暴露期间共计24个含Sb处理组中,20个处理受到中等及以下水平健康影响,仅有4个处理组BRI小于2.5,属于严重健康影响. 研究显示,总蛋白、SOD、CAT、POD、MDA均对Sb比较敏感,Sb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不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Sb污染提供关键毒理学数据.   相似文献   
498.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问题及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以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是提升我国环境治理水平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我国法律、市场、监管等方面出发,分析当前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需要加快调整和完善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9.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胞外聚合物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具有蓄磷能力,为进一步明确生物除磷系统中的EPS特性,以不具有明显除磷能力的全程好氧活性污泥系统(R1)的EPS作为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除磷效果的厌氧/好氧交替下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R2)中EPS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R1中的EPS主成分在一个周期内的不固定,R2中的蛋白质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多糖含量;两者的主要荧光物质均为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但在好氧末期R2中类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高于R1; R1的EPS中Ca2+> Mg2+,而在R2中, Mg2+>Ca2+,同时R1中的Ca2+含量平均值为8.67mg/gMLSS,大于R2中Ca2+的平均值2.40mg/gMLSS;在好氧末期,R2中的TP为21.65mg/gMLSS,明显高于R1中的TP含量(13.83mg/g-MLSS).此外,R1和R2的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36mV和-25mV.由此可见, EBPR系统中的EPS具有与全程好氧活性污泥中的EPS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00.
通过将磨细的废砖粉取代水泥制作胶砂试件,并测其抗折、抗压强度值来研究废砖粉的潜在活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石灰对废砖粉活性的激发作用。结果表明:磨细的废砖粉具有潜在活性,且粒径越小,活性越大;在一定掺量时,石灰可进一步激发废砖粉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