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61.
沼泽红假单胞菌去除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N菌株进行了去除铅的研究。考查pH、温度、接种量、供氧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其生长及去除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及去除Pb2+的最优条件是pH为7、厌氧光照、温度为30℃,接种量为0.6g·L-1,Pb2+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模拟了N菌株去除不同浓度Pb2+的动力学方程。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Pb2+对N菌株细胞中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b2+浓度分别为50,100,150mg·L-1时,可提高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活力,而当Pb2+浓度提高到200mg·L-1时则抑制其活力。  相似文献   
462.
我国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的水质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树涛  王虹  马军  章广德  刘惠玲 《环境科学》2009,30(4):1099-1104
将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分离为悬浮态、近胶体态和溶解态物质,并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态COD占二级出水总COD的78.2%~86.5%,而悬浮态COD仅占10.1%~17.0%,近胶体态COD最高占4.8%;溶解态TOC占二级出水总TOC的82.6%~86.6%;悬浮物中有机组分占物质总量的75.54%~89.93%;二级出水中80%的颗粒分布在2.00~6.84 μm之间;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较差:BOD5/COD为0.195~0.283, BDOC/DOC为0.156~0.26.溶解性有机物和悬浮性有机物的GC/MS分析表明,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总化合物的58%和35%.分析认为,二级出水中大多为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很差,要实现较高的去除效率,必须首先改善其可生化性,才能充分发挥后续生化工艺净化有机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463.
水(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化合物,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覆盖最广、数量最多的自然物质。  相似文献   
464.
通过对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介绍,以及对锌产业和生物医药清洁生产机制的具体分析,提出推进旬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措施与对策,为旬阳其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5.
为探究添加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镉(Cd)在土壤淹水条件下于土壤和水稻间的迁移、积累及形态变化情况,文章分析了水稻在同一重金属Cd超标土壤条件下的重金属吸收量。该实验通过盆栽模拟了水田长期渍水的状况,研究了5种改良剂:硫酸亚铁(FS)、稻壳生物炭(BC)、碳酸钙(LS)、纳米零价铁(n ZVI)、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质量分数2‰、4‰、6‰)对水稻(梦两优丝苗)生长以及吸收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剂都能明显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除FS外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增幅在0.26~0.98个单位之间,使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下降了16.13%~60.09%;FS使pH降低了0.02~0.15个单位,使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上升了0.70%~3.21%。(2)除FS外的4种改良剂都显著降低了水稻根、茎叶、糙米中Cd含量,糙米中Cd含量都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Cd的限量值(0.2 mg/kg),土壤Cd的钝化效果依次为:LS>BC>FMBC>nZVI>FS。其中,FMBC在4‰添加量时对抑制糙米富集...  相似文献   
466.
目的 掌握国产轻型冲击机的冲击特性。方法 按照美军标要求研制一台新建的国产轻型冲击机,设计中注重主承力部件的动力学特性,使其满足美军标要求,以确保其使用效能与美国同类设备一致。基于轻量级试验的典型工况参数,开展较为系统的试验测试,获取冲击机砧板、安装架和负载上的冲击动响应数据。结果 基于试验测试数据建立的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该型冲击机的典型冲击特性指标,如冲击机在典型工况下输出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试验冲击谱等。结论 该型国产轻型冲击机与美国同类冲击机的性能指标基本一致,轻型冲击机的标准化有助于推进我国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67.
为了考察好氧颗粒污泥在酸性红14(Acid Red 14,AR14)废水中的形成以及降解AR14的能力,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内以蔗糖和AR14为底物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第I阶段(1~75 d),采用单一好氧的运行方式,好氧颗粒污泥出现在第29 d,粒径为(0.16±0.04) mm.随着反应器内的COD逐步增加,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逐步增大; 在此阶段AR14脱色率在5%左右,为吸附所致.在第II阶段(75~120 d),采用厌氧+好氧的方式运行,驯化好氧颗粒污泥降解AR14的能力.反应器中AR14的脱色率逐步上升,在第102 d时,脱色率达到89%,并稳定在此水平.在第120 d,污泥质量浓度达到10 548 mg/L,平均粒径也达到了(2.18±0.25) mm.此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污泥容积指数稳定在38 mL/g.研究表明,可在AR14废水中成功培养获得好氧颗粒污泥且能稳定维持.蔗糖在第II阶段的厌氧反应过程中充当了AR14的共代谢底物,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在此过程中维持在-250~-300 mV,是偶氮染料生物厌氧降解过程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68.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分析了10辆轻型汽油车分别在实验室台架和实际行驶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 RDE)工况下典型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测试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在冷启动和热启动阶段产生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分别是热运行1阶段和热运行2阶段的28.0、 32.9、 28.4倍和4.0、 11.2、 5.4倍,表明车辆启动对机动车排放贡献显著.台架工况排放因子受车辆启动排放影响较大,在台架实验去除启动排放影响的情况下,台架CO2、CO、HC和NOx排放因子将分别减小2.3%±1.3%、44.2%±30.6%、47.5%±29.6%和44.9%±30.8%.在相同速度下,RDE工况下的CO2排放因子相比不考虑启动排放的台架工况排放因子要高出31.7%±5.0%.单车瞬态排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RDE测试相比于台架工况测试覆盖了更多的机动车行驶工况特征,可以更准确地量化车辆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特征.因此,开展RDE排放测试对于准确量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尤其是对 建立微观尺度机动车排放清单支撑城市精细化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9.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知Cd2+与8-羟基喹啉(8-HQ)可以形成1∶1型的稳定络合物,根据此比例以Cd2+模板分子,8-羟基喹啉为配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W/O/W乳液聚合法制备了Cd2+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研究了乳化剂、致孔剂和外水相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在选定的条件下合成的MIP微球的粒径为1~3μm,并且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对比了几种不同条件下合成的MIP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对MIP Cd2+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IP对Cd2+的吸附和解吸具有较快的传质速度,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可考虑将该吸附剂用于废水中的Cd2+吸附与去除.  相似文献   
470.
刚果红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刚果红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刚果红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MIP).通过扫描、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MIP微球的粒径在90 nm左右,粒径较为均匀.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定了聚合物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对诸多吸附影响因素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选择性和重复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IP对刚果红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可多次循环使用,能用于染料废水中刚果红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