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介绍萨尔布拉克金矿成矿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石英气─液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演化规律.提出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火山物质,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的一套火山碎屑岩是矿源层,成矿元素是在动力变质作用下活化、迁够,最后在断裂的交汇部位富集、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2.
为实现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原位深度脱硫,采用向反应器中嵌入最佳剂量(20g/L)废铁屑并引入微氧条件,构建废铁屑-微氧(RSI-MO)消化工艺,探索其对原位脱硫的影响.研究分7阶段,P1阶段对照组,P2阶段加入RSI,P3~P7阶段逐步提高O2剂量.结果表明,MO效应激发硫氧化菌(SOB)生物脱硫,促发RSI化学腐蚀而生成铁硫沉淀物.P1~P7阶段,RSI与MO交互作用可促进水解酸化,但O2剂量过高会抑制产甲烷微生物活性,造成VFAs积累.为研究RSI与MO交互作用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取P1、P2和P6阶段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RSI投加有益于产氢型微生物(Syntrophobacter fumaroxidans)、产乙酸型微生物(Roseomonas lacusSporomusa silvacetica)、产甲烷微生物(Methanoculleus palmoleiMethanolinea tardaMethanosarcina mazeiMethanosaeta conciliiMethanococcus aeolicus)的生长.MO效应可激活SOB的活性,强化生物脱硫作用.  相似文献   
93.
论文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陆面和湖面能量平衡系统的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之异同,评价了典型晴天的辐射收支与能量分配对季节平均气候态的代表性。结果显示,按“晴天-多云-阴天-降水”的顺序,陆面与湖面的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净辐射之日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逆辐射则逐渐增大。湖面长波辐射亦随这一天气变化顺序逐渐增大,暗示地下水携带的热量和局地平流作用对湖水表面温度皆有影响。非降水天气时,陆面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主要部分。云和降水皆会直接影响陆面的能量分配,感热通量一般随云量的增加而减小,潜热通量则逐渐增大。湖面典型晴天的午后存在逆温现象,然降水天气时,湖面空气温度降低较快,破坏了湖面上空的逆温层,即感热通量皆为正值。湖面的潜热通量主要决定于风速,故其对天气变化响应不明显。在地下水携带的热量和局地平流共同作用下,湖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之和大于湖面的净辐射。不同天气下陆面和湖面的波文比差异较大。陆面典型晴天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与季节平均气候态相差不大,湖面的典型晴天则不具有季节平均气候态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4.
以锐钛矿TiO2(P25)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法负载锰氧化物制备了Mn/TiO2催化剂,再以等体积浸渍-煅烧法对该催化剂掺杂氧化铈制备Ce(x)Mn/TiO2-y催化剂用以烟气低温SCR脱硝.在固定锰负载量(质量分数为8%)的基础上,考察了铈掺杂量(铈锰摩尔比)、煅烧温度对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影响.采用TEM、BET、XRD和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结构特性.结果发现,当Ce/Mn的摩尔比例为1.0,煅烧温度为300℃时,Ce(1.0)Mn/TiO2-300催化剂在150—300℃温度范围内、10500—27000 h-1的空速范围内,能够保持90%以上的NO转化率.理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影响显著,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Ce(1.0)Mn/TiO2-500催化剂活性物种颗粒集聚明显、比表面积降低,且锰氧化物价态分布偏向于低价态;铈的掺杂有助于Ce(1.0)Mn/TiO2-300催化剂活性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均匀分散,可以促进产生更多的Mn4+物种和更多的吸附氧,有利于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5.
前期干旱天数对生物滞留系统除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滞留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设施之一,但其对氮素的去除特性受前期干旱天数(ADD)影响较大.通过设计不同ADD(1、2、3、5、7、12和22 d)条件,形成7种恒定干湿交替周期的生物滞留系统,研究ADD对氮素去除性能的影响,并根据不同ADD条件下氮还原酶和微生物种群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ADD对生物滞留系统除氮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物滞留系统对NH4+-N的去除受ADD影响不显著,但去除率会因填料水力渗透性能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而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当ADD从7 d增至22 d时,NO3--N和TN去除率随ADD的增加而减小.ADD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中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和羟胺还原酶(HyR)的空间分布;生物滞留系统中氮素转化过程受淹没层含水率调控,且NO3--N可通过淹没层中氮还原酶的次第催化还原作用发生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进而影响NH4+-N的去除.ADD会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影响系统对不同形态氮的综合去除能力.其中,较短ADD(1~5 d)条件下,具反硝化能力的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其优势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还具有DNRA功能.结果证实,恒定干湿条件下ADD对生物滞留系统中氮素的去除能力、氮还原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空间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采用中试规模的CASS系统和混凝工艺处理粘胶纤维混合废水,重点研究了有机负荷、周期时间、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BOD5、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6%和95%,出水中S2-和锌离子也分别低于1mgL和2mgL,出水水质达到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7.
98.
为研究电化学技术对硝酸盐氮的去除作用,本实验以TiO2纳米管(TiO2-NT)为基体,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Bi-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Bi-TNA).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涂层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电流密度、pH、初始浓度对硝态氮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转换、总氮去除及氮气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了Bi-TNA电极对硝态氮去除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水平下,最佳操作条件为:硝态氮浓度为50 mg·L-1,电流密度为30 mA·cm-2,pH值为8.5.Bi-TNA电极对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9.
预防和控制低浓度气态甲醛(HCHO)仍是室内环境污染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设计合成吸附能力强、催化氧化性能高、稳定性好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Ag-Bi共掺杂的纳米结构Ag/Bi-TiO2光催化剂,用于在可见光、无动力条件下催化降解室内低浓度气态甲醛。并采用XRD、SEM、BET、H2-TPR、UV-vis、XPS等技术对所制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制备方法、Ag-Bi掺入量、煅烧温度等条件对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水热法制得的Ag/Bi-TiO2-H催化剂降解甲醛效果最佳,其48h降解率可达到94.1%,可将浓度为1.076 mg/m3的甲醛降低至0.093 mg/m3,显著提升了TiO2的催化氧化性能,其Ag2O/Ag、Bi3+和TiO2间的协同耦合作用改善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增强其对可见光的吸收,促进了光生电子的形成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0.
植物根系分泌物分析及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陆松柳  张辰  徐俊伟 《生态环境》2011,20(4):676-680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根系分泌物对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美人蕉(Canna indica)、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inn)等3种湿地植物的根系分泌能力及分泌物组成。3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主要组成物质相似,均含有小分子有机酸、酚类、芳香族蛋白质,但各组成比例有所差异。分泌能力则随生长周期持续下降,千屈菜的分泌能力远强于美人蕉和茭白。本研究利用醌指纹研究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发现不同湿地植物对湿地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