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含油污泥-煤混合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分析了不同配比下混合燃料的挥发份析出特性、着火特性和燃尽性能。研究表明:不同配比混合燃料的燃烧阶段都可分为100~450℃和500~800℃2个温度区间;升温速率对混合燃料燃烧曲线影响不大;混合燃料的燃尽温度从空气条件下的800℃降低到富氧80%条件下的600℃,燃烧曲线向低温侧移动。混合燃料的挥发分初析温度从单煤时的410℃迅速降低到油泥含量40%时的200℃,煤中继续掺入油泥混合燃料,挥发分初析温度变化不大;随油泥含量增大,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逐渐从510℃降低到275℃,燃尽温度逐渐从900℃降低到605℃,燃尽时间逐渐从60 min降低到41 min;混合燃料的油泥含量为40%时,稳燃特性指数最大。因此,混合燃料具有较好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52.
薛黾 《安防科技》2004,(10):27-28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劳动保护指导方针的形成是付出了生命和血的代价,于1984年底才正式确立起来的。通过近20年的实践,特别是经历许多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训后,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对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仅为一般的重视是不够的,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警觉。同时,也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必须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以“预防为主”的超前意识把工伤事故和各种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3.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伊犁河谷需要退耕还草的面积为14.13×104hm2,河谷自然地理条件较复杂,不同地域水、土、光、热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就伊犁河谷不同地域退耕还草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法,对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好转,张家港市入江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太仓市入江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常熟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NH3-N、COD和BOD5是影响入江支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  相似文献   
55.
防静电织物的种类、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在火工、石油化工、燃气、电子电力等工业领域静电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和造成产品报废、干扰仪器正常运行危及人身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静电放电的危害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防静电工作服作为消除静电隐患的措施之一,已列入各企业的安全防护对策中。由于需求防静电工作服的行业不同,选择防静电布料的性能要求也  相似文献   
56.
通过明确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为嘉陵江流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四川段嘉陵江滨岸带选取自然林地、农业用地、泥土湿地和沙土湿地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设置样地,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功能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明小麦开花后叶片和茎节对籽粒中镉(Cd)和砷(As)累积的影响效应,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山农28(SN28)和济麦22(JM22)两个小麦品种地上部各器官Cd和As的分布规律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小麦地上部的Cd主要分布在节中,Cd由节间3到节2、节间2到节1和叶鞘1到节1的转运能力显著强于其他部位.在成熟期,Cd主要分布于叶片中,Cd由叶鞘到叶片和由节1到穗轴的转运能力显著增强.此外,JM22中颖壳到穗轴和穗轴到籽粒的Cd转运能力显著低于SN28,使JM22的穗轴、颖壳和籽粒中Cd含量与SN28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22.3%、 40.8%和44.4%.同时,从灌浆期到成熟期小麦地上部的As主要分布于叶片中,且JM22颖壳和籽粒中As含量显著低于SN28,降幅分别为25.8%和33.3%.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小麦中As转运系数由叶鞘到节显著高于叶到叶鞘和节到节间,平均增幅为438%和190%.此外,JM22中As由颖壳到籽粒和穗轴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分别比SN28显著降低40.6%和44.4%.总之,开花后小麦旗叶、节1和穗轴调控了Cd转运及其在籽粒的累积,而小麦的叶3、旗...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凋落物去除、油松幼林、灌木和草地)下土壤水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溶解性有机质(SDOM)的组分,选取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皆伐油松人工林作为对照,对土壤水溶性碳、氮以及SDOM荧光组分等相关重要特征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和油松幼林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管理措施,并且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WSOC/SOC)值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和水溶性碳的变化趋势一致,油松幼林土壤水溶性氮组分含量高于其他管理措施,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管理措施对SDOM组分影响显著,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EEM-PARAFAC)分析可知SDOM有4种组分,主要分为类腐殖质、类蛋白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三大类,其中SDOM的主要成分为富里酸类腐殖质,油松幼林土壤中富里酸含量最高.本研究表明,管理措施对土壤水溶性碳氮含量变化和SDOM组分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油松幼林和灌木影响较大.两种管理措施提高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以及水溶性氮组分的含量,增强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能力,同时改变土壤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加深腐殖化程度,进一步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9.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而环境保护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领域,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物联网应用成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发展战略性环保产业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环保物联网的概念及应用的总体架构,论述了环保物联网在中国环保领域的发展与实践。分析了环保物联网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环保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环保物联网在天津市环境监测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中国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成分复杂,来源广泛,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中国近十年来室内VOCs在来源、浓度水平、影响因素及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室内建筑装修材料、人类活动及室外污染等来源都会影响VOCs的室内浓度;中国住宅内甲醛、苯等VOCs污染普遍存在,家具市场是甲醛污染最高的公共场所;VOCs浓度受到温湿度、通风和装修时间等因素影响;中国室内部分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值超过美国环保署可接受水平.调查更全面的室内VOCs数据,探索对各类因素影响机制,提出更有效降低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措施将是未来室内空气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