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产业转型的生态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必须从观念、管理和技术3个层次上,加快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生态转型和建立生态产业。结合大量案例,论述了发展生态产业的原则和策略,主要有:以市场为导向,生态与整体最优,竞争、共生、自生、再生相结合,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3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结构与功能的弹性和自我调节,硬件、软件和心件的耦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62.
能源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负效应,依据各种能源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不同影响,采用效应当量法进行测度,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该地区能源消费给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3.
日照阳光生态市建设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辨识、系统模拟、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找出了日照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导因子、限制因子和存在问题,弄清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提出了日照市人口、资源、环境与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4.
扬州生态市建设中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扬州根据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通过对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分析,形成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敏感地区分布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在沿江地带,根据自然演变和经济发展,提出扬州沿江地带保护自然发展动力轴线、强化经济轴线的总体布局;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廊道建设情况,提出在中心城区沿润扬大桥北接线建设1km的环城绿色廊道,建设城市东西方向的3条绿色廊道和南北方向的两个楔形开放空间,同时沿主要的水网建设沿岸防护廊道,形成作为城市冷桥的绿色网络结构,把城市和郊区联系在一起,加强空气的流通并减轻、预防热岛效应和其他城市弊端。  相似文献   
65.
中国家庭消费的生态影响——以家庭生活用电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生活部门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2%,以电能消费为例,用生命周期方法计算了中国家庭1985年和1998年因生活用电而间接产生的CO2、SOx和烟尘的排放。结果发现,与1985年相比,1998年3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对全国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了5.06%,5.16%和3.57%。说明在中国开展家庭消费生态影响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日照市生态产业园发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日照市的产业现状,提出了日照市建设生态产业园的初步设想和生态产业园孵化机制。  相似文献   
67.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需要一场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影响方式的产业生态革命,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和复合生态.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信息开放、人类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的整合功能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时、空、量、构、序的生态整合.生态文化是循环经济的灵魂,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包括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相似文献   
68.
扬州可持续发展生态市能力建设构想(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 生态整合能力建设生态整合能力包括代谢过程的闭合度和循环再生能力,运行机制的共生和自补偿潜力,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与主导性,对外部系统的开放耦合程度和自组织能力,对环境于扰的抵御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69.
王如松 《环境保护》2007,(3A):44-47
生态政区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生态政区建设的生态学基础是: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生态是辨证的,和谐而不均衡、开拓而不耗竭、适应而不滞留、循环而不回归。其可持续发展的3个支撑点是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图1)。  相似文献   
70.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起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借助于能源分析方法的“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发展成为具有基本概念和技术框架的环境管理工具。该研究方法已被企业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组织所采纳,用于企业产品开发,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产品消费。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国际标准化正处于积极探索研究之中,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生态与环境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