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邻苯二甲酸酯在长江重庆段水体的概率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重庆段水体12个采样断面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监测结果及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参数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基础资料,采用安全阈值和概率曲线分布两种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相对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 乙基己基)酯(DEHP)的安全阈值分别为4 31079、2171、147、199,对水生生物无风险。以5%水生生物物种受影响作为可接受的效应水平终点(HC5),采用概率曲线分布进行分析,DBP、DEHP的浓度超过毒性值的风险概率分别为106×10-2、235×10-4,4种邻苯二甲酸酯风险大小依次为:DBP>DEHP>DEP>DMP,与安全阈值法结果一致。两种概率风险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2.
在进水COD浓度控制在300~400 mg/L范围内,针对SRT、C/N和C/P 3个因素对TP的影响设计了正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正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SRT、C/N、C/P 3个因素中SRT对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速率的影响最大,随着SRT的增大,系统除磷效率逐渐下降。C/N和C/P的增长使系统进水TN、TP浓...  相似文献   
23.
从环境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加强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4.
为了对次级河流回水区富营养化进行深入研究,把长江次级河流之一的临江河回水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临江河回水区中游叶绿素a含量及其水质理化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临其叶绿素a浓度的时间分布,对叶绿素a浓度及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变化范围为227~661 mg/m3。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与水温、流速、透明度、COD、总磷之间显著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不显著。经过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以水温、流速和总磷为自变量,叶绿素a浓度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通过对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控制临江河回水区水体中磷含量应是其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重点,防治工作应主要在春末和整个夏季,尤其是在5、6月份。  相似文献   
25.
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难以消除的有机污染物,因其“三致”效应被广泛关注。利用细菌代谢芳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是目前解决多环芳烃污染的常用方案之一。文章对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及其特点,降解分子机制,生物修复增强策略以及组学在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细菌降解多环芳烃研究中的局限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细菌降解多环芳烃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6.
A/O-MBR中MLSS浓度对污泥性能及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进行了A/O-MBR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系统中污泥浓度(MLSS)与膜通量变化过程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MLSS由3 805 mg/L升高到6 912 mg/L时,污泥混合液胞外聚合物(EPS)由43 mg/g VSS增加到81 mg/g VSS,EPS中多糖与蛋白质的比例从0.87增加到1.08。同时,污泥相对疏水性(RH)的降低与Zeta电位的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共同促进了膜污染速率的上升。实验条件下,当运行时间为60 d左右,MLSS升高至6 200 mg/L时,跨膜压差上升迅速,膜组件清洗周期由初始的22 d缩短为11 d。A/O-MBR中由于MLSS浓度变化而导致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变化,是影响膜通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工业废气用填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为对象,采用实验室及工业化规模的 生物塔料塔对轻质陶块、瓷环、不锈钢环和塑料环4种填料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轻质陶块是一种优质、廉价的废气处理用生物膜填料塔的填料;4种填料的净化性能及经济性的综合排序为:轻质陶块>瓷环>不锈钢环>塑料环;用轻质陶块填充的工程应用生物膜填料塔,在生物挂膜约10d时,甲苯的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且设备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8.
长江底泥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行为及荧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重庆段具有典型代表性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荧光光谱法检测水体中多环芳烃二氢苊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模拟吸附实验,研究了底泥对二氢苊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用荧光光谱法检测水体多环芳烃二氢苊的含量,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和可靠性高;长江重庆段底泥对水体中二氢苊的吸附曲线符合传统的线性分配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比较两个模型的拟合参数发现,长江重庆段底泥对二氢苊的吸附行为并不是由单一的吸附机理决定的,而是由线性分配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针对毒死蜱中间体生产的化工废水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抑制性强的特点,以实际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了超声/Fenton法降解有机物效能研究与运行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曲面设计的自变量中心点为H2O2投加量0.5 mol/L、Fe2+投加量0.93 g/L、反应时间90 min.2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以H2O2及Fe2+投加量、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经方差分析,模型显著(P0.000 1);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Fe2+投加量,其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3最优工况为H2O2投加量0.7 mol/L、Fe2+投加量1.36 g/L、反应时间96 min,该条件下模型预测CODCr去除率为96.63%,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36%,出水水质指标远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ρ(BOD5)/ρ(CODCr)从0.09升至0.22,CODCr单位去除负荷的H2O2及Fe2+用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14 mmol/mg和0.28 mg/mg.研究显示,采用超声/Fenton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可有效提高CODCr去除率及其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0.
再生胶工业废气的生物法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法废气净化技术净化治理橡胶再生低浓度有机废气 ,工业试验装置连续运行 10 0d的结果显示 ,其对再生胶废气中甲苯的净化效率可较长时间保持在 90 %左右 ,废气经处理后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废气处理成本约为工厂再生胶产值的 0 12 %~ 0 14% ,具有较好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后续的工程化装置连续运行并达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