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添加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落叶、蘑菇渣和鸡粪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研究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蘑菇渣可以促进堆肥有机质、木质素、纤维素的分解,堆肥结束时,纤维素分解率分别为53.90%和47.29%,对半纤维素和羧基的影响不大,可以有效地提高堆肥终产品中腐殖质、游离腐植酸、总酸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堆肥结束时,添加蘑菇渣和未添加蘑菇渣处理的腐殖质含量分别为260.79 g·kg-1和215.01 g·kg-1,游离腐植酸含量分别为222.23 g·kg-1和189.75 g·kg-1.红外光谱表明,添加蘑菇渣可以有效地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族化合物和木质素等的分解,加快堆肥稳定腐熟.  相似文献   
72.
近2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别为0.040℃/年和0.034℃/年,年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3.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正在使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适宜性评价,将环境保护、环境地质、交通运输等条件作为评价标准,对影响因子定权重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的数学模型计算场地的综合评分,评价结果表明,正在使用的填埋场的适宜性等级为较适宜。另外,对未来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了优选,得出庙后-王庄-王虎村-东留养-柿花沟一带较适宜建设垃圾填埋场,为济源市未来垃圾填埋场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及其脱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于德爽  李津  单晓静  杨振琳 《环境科学》2017,38(6):2435-2443
采用A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通过接种胶州湾底泥,研究了海洋厌氧氨氧菌的富集培养及其脱氮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可分为4个阶段:菌体自溶期(1~15 d)、迟滞期(16~152 d)、活性提高期(153~183 d)与稳定运行期(184~192 d).与淡水厌氧氨氧化相比,其迟滞期(137 d)较长,活性提高期(30 d)较短,对基质浓度与HRT的变化更敏感,且由进出水导致的菌活性延迟时间为5 h,远长于淡水厌氧氨氧化菌,因此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更难富集培养.经过192 d运行,对NH_4~+-N与NO-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8%与95.66%,三氮转化比n(NH_4~+-N)∶n(NO-2-N)∶n(NO-3-N)为1∶(1.2±0.2)∶(0.22±0.06),接近理论比(1∶1.32∶0.26),NRRNH_4~+-N升至0.080 kg·(m~3·d)-1,海洋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显著提高,这标志着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成功.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污泥逐渐由黑色泥状变为砖红色颗粒状,扫描电镜观察,该砖红色颗粒为表面光滑,排列紧密、有类似火山口形状的球状菌相互黏聚而成的菌团.  相似文献   
75.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的阈值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主要保护对象丹顶鹤的越冬需求和资源开发活动对丹顶鹤及其生境的干扰,提出了针对保护区资源开发的阈值管理技术.设置允许适度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3种准入类型;准入区域限定在实验区内,面积应小于保护区总面积的1/10,且不大于实验区面积的1/3;准入时间上,根据丹顶鹤的越冬需求,确定每年9月末至次年2月末为限制利用期,3月初至次年9月末为适度利用期;停止新的滩涂围垦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的效果,文章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对某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试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磺粉尘、噪声等12种,除锅炉、空气氮气站岗位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无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表明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合理,防护有效。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9.
基于AHP和熵值法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以辽宁省的14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26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对其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生态安全值位于0.31~0.8,生态安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沿海地区城市群生态安全较好,中部省会城市群生态安全次之,西部的朝阳、阜新等小城市生态安全较差。最后提出了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我国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是1973年发布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这是一套将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控制集于一体的综合型排放标准,尽管略失于粗糙,但在当时已基本满足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排放控制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种类在不断增加,综合型排放标准逐渐变得不合时宜.适用于特定行业和特殊类型的排放标准逐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