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采用批量实验测定了三氯乙烯 (TCE) 在三种土壤 (黄土,稻田土,黑土)中的土/气分配系数 (KSA),考察了温度对TCE在土壤中KSA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土壤的lnKSA与1000/T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TCE在三种土壤上的相变热ΔUSA分别为84.48, 60.32, 59.86 kJ·mol-1.另外低温时的KSA同样符合Boltzmann方程.  相似文献   
42.
部分PCDDF水溶解度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12个量子化学参数作为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偏最小二乘分析,首次建立23种PCDD/F水溶解度(logSw)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PCDD/F的Sw随着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其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luno)的增大而增大,推测PCDD/F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3.
以粘土矿物、金属氧化物、碳酸钙和腐殖酸为近海沉积物模拟样品进行了吸附γ-666的实验研究,根据模拟实验得到的吸附规律,将实际近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浸取,分离掉其中的有机质,通过浸取与未浸取沉物对两种毒性有机物的吸附实验,建立了沉积物中无同和有机质组分吸附疏水性有机物的二级分地模式,用该模式解释了过去难以解释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4.
对氯代有机物的污染进行治理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可用于水中氯代有机物处理的一些方法的近期研究成果,同时也讨论了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和双金属还原法的各自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温度及反硝化聚磷对SBMBBR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广华  张耀斌  全燮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7,28(11):2484-2487
实验在维持进水COD、PO3-4-P和NH+4-N浓度分别为450 mg/L 、10 mg/L和40 mg/L左右的条件下,考察了较低温度(14℃±1℃)和较高温度(24℃±1℃)对SBMBBR(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4℃±1℃和24℃±1℃下,PAOs(聚磷菌)的释磷量分别为54 .7 mg/L、19 .7 mg/L;除磷率分别为98 .3%、83 .4%;脱氮率分别为87 .8%、98 .4%.较低温度有利于PAOs的富集,但不利于硝化的进行;较高温度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的进行,但PAOs不再是污泥系统的优势菌种.同时在经过较长时间(3个月)厌氧/好氧运行的污泥系统中进行了厌氧/缺氧反硝化除磷实验,该系统内反硝化聚磷除磷效果较好,反硝化吸磷占总吸磷量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46.
研究白洋淀表层水(白洋淀原水)、无机盐培养基、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生物降解规律,同时考察了细菌及pH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降解率很高.甚至高于最适营养条件(无机盐培养基)下双酚A的降解率,在6d达到完全降解,但是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抑制了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当细菌存在时,白腐真菌与细菌对碳源和能源等形成了竞争关系,抑制了白腐真菌的生长,不利于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在初始pH=6.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高于初始pH=7.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腐真菌降解双酚A的中间产物包括2-对羟苯基-2-酮基-1-乙醇、2-羟基苯乙酸和丙二酸等小分子酸。  相似文献   
47.
通过逐级去除辽河流域沉积物中有机质,水合铁、铝、锰氧化物,考察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对)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无外加碳源的原沉积物中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0d~、0.009 d-.外加碳源后,γ-666、p,p'-DDT在原沉积物中的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71d-、0.054 d-;在去除有机质的沉积物中为0.047d、0.037 d-;在同时去除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的沉积物中为0.067d-、0.059 d-.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促进了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性.而金属水合氧化物对γ-666、p,p'-DDT的生物降解性有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48.
土壤腐殖酸SDS-凝胶分级及表观分子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S-凝胶电泳技术对落叶林土壤提取出的腐殖酸进行分级,并应用凝胶层析分析技术测定腐殖酸各组分的连续分布特征及表观分子量,分子量分别为M=77678,M=49923,M=32085和M=16531.结果表明凝胶电泳和凝胶层析这两种技术可以相互补充,能更好地了解腐殖酸类大分子物质分子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