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青岛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市南、市北、四方和李沧四区的公园灰尘样品的重金属全量和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公园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城市公园土壤和灰尘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Cu、Zn、Pb、cd的污染,李沧区4种重金属含量均在四区最高。市南区公园灰尘中的Cu、Pb、cd的含量最低,市北区的Zn含量最低;Cu主要以有...  相似文献   
12.
三氯乙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翌  岳飞飞  褚衍洋 《环境化学》2012,31(9):1335-1343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对人体有很大危害,被列为"优先控制化合物"及"疑似致癌物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采用各类技术对TCE的降解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为TCE环境污染的修复提供了多种方法.本文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TCE原位修复方法的原理、效能、优缺点及各方法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TCE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六溴环十二烷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翌  朱晓艳 《生态环境》2014,(8):1390-1395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是一种非芳香的溴代环烷烃,作为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泡沫、纤维、纺织品、电子产品及其他有机材料中,也可以作为聚乙烯、聚碳酸酯、不饱和聚酯等塑料的阻燃添加剂。HBCD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够在环境中长期积累、迁移和转化,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潜在的的危害。随着全球 HBCD 用量的增加,HBCD造成的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环境中HBCD修复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HBCD 的去除或降解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同时阐述了各个修复方法的原理、条件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这两种修复方法:光降解是一种利用光照和催化剂使水体中 HBCD 发生降解的修复方法,该方法去除效率高、清洁环保,但发生条件高,并且成本较高;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环境中的某种微生物来实现HBCD降解的,HBCD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效率明显高于好氧的条件,微生物降解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降解彻底等优点,但相关研究还很少,发展还不成熟。目前开展 HBCD 植物修复研究的报道也很少,因此探讨利用植物修复HBCD的研究应该成为今后此类工作的研究重点之一。关于未来HBCD修复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仍然是 HBCD 修复的主要研究重点;还可以尝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方法联用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另外,微生物共代谢等修复方法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表面土壤Cu的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岛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Cu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Cu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的含量为23.84-114.86 mg/kg,平均值为52.03 mg/kg,污染程度为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商业区〉农业区;土壤中Cu的化学形态总的分布趋势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生物可利用态含量较低;青岛市表面土壤的Cu污染处于中等到强污染之间,达到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5.
铁促双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丙烯腈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衍洋  张钦辉  钱翌  白卯娟 《环境科学》2009,30(7):1949-1954
采用钛基二氧化锡(Ti/SnO2)和金属铁构成组合阳极,并以石墨为阴极,研究了铁促双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丙烯腈生产废水的效果及反应过程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电化学氧化相比,采用组合阳极的双电极氧化过程获得了更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并提高了电流效率.在相同电压下,当不外加H2O2时,COD去除率比采用传统电化学氧化提高11.0%~13.8%,电流效率提高8.0%~15.0%,而当外加H2O2浓度为2 200 mg·L-1,且电压为4.0V时,COD去除率达74.6%, TOC去除率达67.9%.随着外加H2O2浓度的增加,COD和TOC去除率增加.反应初始阶段H2O2浓度较高而Fe2+浓度很低,随反应时间延长H2O2浓度迅速下降而Fe2+浓度则逐渐升高.反应过程中H2O2与Fe2+浓度变化速率与电压密切相关. H2O2初始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阳极通电时间对电流效率影响显著.双电极电化学氧化对丙烯腈生产废水色度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铁促双电极电化学氧化为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赤泥基聚合硫酸铝铁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翌  周绍杰 《环境工程》2016,34(8):6-10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采用硫酸浸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铝铁(PAFS)。对制备PAFS的酸浸条件进行研究,并评价其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最佳酸浸条件为硫酸浓度35%,液固比5.5 m L/g,酸浸温度90℃,酸浸时间2.0 h;2)在浊度的去除方面,PAF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且PAFS去除率高达95.4%;在COD去除方面,PAC>PAFS>PFC,且PAFS最高去除率为82.7%;在总磷去除方面,PAFS>PFC>PAC,且PAFS最高去除率为87.4%。  相似文献   
17.
灰关联分析法在水磨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灰关联分析评价方法,使用改进的线性内插模式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1986年至2003年间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系统地评价了水磨河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旨在对水磨河的调控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b 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Pb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w(Pb)的平均值为50.9 mg/kg,变幅为27.9~113.7 mg/kg.w(Pb)在各功能区表现为商业区(65.5mg/kg)>交通密集区(61.0 mg/kg)>工业区(55.6 mg/kg)>居民区(45.9 mg/kg)>文教区(41.2 mg/kg)>绿化风景区(35.9 mg/kg);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b化学形态存在差异,Pb 元素的化学形态总的分布趋势是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其中,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是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52.33%,28.59%和42.96%,38.69%;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和绿化风景区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各功能区土壤中Pb的金属活性表现为工业区>交通密集区>文教区>商业区>绿化风景区>居民区.乌鲁木齐市土壤的Pb污染处于中等到强污染之间,达到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水体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钢  王灵  郑春霞  钱翌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1):22-26,30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乌拉泊水库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特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乌拉泊水库由致癌物质Cr、As、Cd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个人年健康风险值表现为CrAsCd,风险值为10-7~10-5a-1,Cr的风险值高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值(5×10-5a-1),成为乌拉泊水库水体的主要致癌因子;乌拉泊水库由非致癌物Pb、Cu、Zn、Hg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Cu为大,Pb次之,Hg和Zn较小,风险水平为10-10~10-8a-1,远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水溶性氟(Ws-F)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Ws-F平均含量为5.36 mg/kg,变幅为1.55~12.53 mg/kg。其中,工业区(7.13 mg/kg)〉绿化区(5.73 mg/kg)〉商业区(5.71 mg/kg)〉居民区(4.93 mg/kg)〉农业区(3.08 mg/kg)。乌鲁木齐市土壤中Ws-F含量已高于我国地氟病发生区表层土壤Ws-F的平均值(2.50 mg/kg),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