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通气静态仓式污泥好氧堆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污泥、回流堆肥和木片按体积比为 1∶1∶1和 1∶1∶1 6的比例混合 ,采用通气静态仓进行高温好氧堆肥 ,在堆体温度顺利上升至 5 5℃ ,并保持 3d以上的条件下 ,堆肥产品的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和有机质VS含量显著减少 ,至堆肥结束时分别为 2 1 1%、43 3%和 32 4%、2 9 8% ;而NO-3 含量明显提高 ,分别从初始时的 32 1mg/kg和 345mg/kg提高到46 5 8mg/kg和3 6 87mg/kg ,可作为本系统污泥堆肥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62.
针对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的特点,开发了一种清洁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IODVC)、污泥减量区和臭气处理区优化整合而成.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使微生物有效处理污水,并实现污泥减量和臭味气体净化.经该系统处理的污水,出水COD、NH4 -N、SS的浓度维持在35 mg/L、1 mg/L和20 mg/L以下;同时,臭味气体得到有效去除,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可以达标排放;经过生物减量,排放的剩余污泥减少了46.4%;污泥的比阻有所降低.本系统占地少,运行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属于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63.
本文总结、综述了我国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相关标准,包括直接、间接和引用相关标准,分析了现有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空气净化器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制修订建议,希望借此建议推动规范空气净化器产品市场,从而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相似文献   
164.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生素和重金属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畜禽粪便是环境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并已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重要的蓄积库.生物处理(如厌氧发酵和好氧堆肥)和土地利用是畜禽粪便广泛应用的处理与处置方式.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畜禽粪便生物处理及土地利用全过程中的传播、分布及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风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针对畜禽粪便处理处置全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削减与控制,我们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全过程中的赋存与转归特征;2生物处理工艺操作参数对畜禽粪便中抗性基因分布及其削减的影响;3加强综合管理研究,源头控制抗性基因;4研发适于全过程抗性基因的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5.
不同功能地表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指示物的标准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地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地表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从地表水环境功能和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不同功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总结了当前常用病原微生物指示物的特点与指示效果;综述和比较了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水环境标准中有关病原微生物控制指标的演变历程;最后对地表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指示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当前常用指示微生物涵盖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但应针对不同目的选取不同类型的指示微生物;美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病原微生物控制指标已陆续转向大肠杆菌与肠球菌,而我国仅经历了从总大肠菌群到粪大肠菌群的转变.培养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当前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前者广为应用,后者更为方便、快捷,但无法与相应标准对接.  相似文献   
166.
污水处理厂削减耐药菌与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佟娟  魏源送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650-2659
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并使抗性广泛传播.污水处理厂既是耐药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与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的储存库,排放的污水与污泥是向自然环境中传播抗性的重要污染源,也是削减ARB和ARG及控制抗性传播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天然水体中的耐药菌和抗性基因污染现状,分析了近年来耐药菌与抗性基因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转归与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将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耐药菌和抗性基因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冀西北典型北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去除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抗生素在环境中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是目前污水处理厂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为考察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选择3种典型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CASS、A~2/O及Orbal氧化沟工艺),研究了4种四环素类、3种β-内酰胺类、4种大环内酯类、3种喹诺酮类和2种磺胺类在进出水中的浓度分布、去除情况以及不同工艺抗生素去除效率,并对抗生素浓度与水质常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中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为主要抗生素,并且去除效果较好.5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良好,CASS工艺和Orbal氧化沟工艺对大部分抗生素的去除效果比A~2/O工艺好,抗生素去除率均能达到60%以上.同时,发现CASS工艺和A~2/O工艺对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和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的去除效果最好,Orbal氧化沟工艺对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和磺胺类(磺胺嘧啶)的去除效果最好.将抗生素浓度和水质基本参数(NH_4~+-N、TN、COD、pH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抗生素浓度与水质基本参数NH_4~+-N、COD呈一定正相关,污染物浓度越高,红霉素(EM)、罗红霉素(ROX)、差向四环素盐酸盐(ETC)、克拉霉素(CLR)、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X)、差向土霉素(E-OTC)、四环素(TC)、土霉素(OTC)以及诺氟沙星(NOR)的浓度也相对更高,这为确保小城镇污水厂的稳定运行,降低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8.
沸石粉能够通过对氨氮的物理吸附作用,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硝化抑制剂(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能够抑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阻止硝化反应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而从源头减少反硝化作用而造成的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国内针对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DMPP)作为添加剂对污泥堆肥过程中的保氮作用研究较少,其是否能够实现污泥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也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以脱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以蘑菇渣为辅料,设置空白对照、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DMPP)添加组,进行21 d的堆肥试验,研究沸石粉和DMPP的添加对污泥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的沸石粉添加(湿重)不仅可以减少5%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能够减少2.9%的总氮损失;而DMPP的添加虽然可以减少N_2O的排放,但会显著增加CH_4及NH_3的排放,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损失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9.
在我国湖南株洲市采集42个农田土壤样品,利用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探讨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目前常用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经口腔摄入后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r、Cu、Zn、As、Cd和Pb总量(以w计)分别为101~407、22.9~139、64.0~2286、5.80~137、0.310~26.4和17.9~691mg/kg,生物可给量(以w计)分别为3.80~38.1、1.96~106、5.06~1516、0.160~53.6、0.140~21.3和10.8~570mg/kg. 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很大,生物可给性平均值为Cd(66.0%)>Pb(59.0%)>Cu(44.9%)>Zn(35.8%)>As(16.9%)>Cr(5.72%). 采用统计学上的显著模型,可通过土壤重金属总量、pH、w(OM)(OM为有机质)和w(TC)(TC为全碳)较好地预测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给量. 儿童的HI(总非致癌风险)和TCR(总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HI和TCR平均值分别约为成人的8.0和1.5倍. 用土壤重金属总量评估经口摄入途径的风险高估了实际的人体健康风险,用重金属生物可给性进行调整后风险显著降低,HI和TCR平均值分别降低了71%和74%. 但用生物可给性进行调整后仍有部分采样点的HI或TCR超过风险阈值,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0.
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各种类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考察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水体的DOM分子多样性变化及其主要成分对致病菌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两个典型的再生水补给水体(清河和沙河水库)为对象,分别在旱季和雨季采集水样,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光谱指数(FI、HIX和BIX)和1H-NMR等方法分析水样的DOM,并采用定量PCR测定目标致病菌基因(ecfX、mcr1、gltA、tcpA和23S rDNA)的相对丰度.结果发现,清河和沙河水库水样的DOM分别为5个和4个组分,主要以自生源为主,且微生物活性较高,降雨会导致腐殖酸类有机质的输入.1H-NMR分析表明,清河和沙河水库水样中DOM有6个氢核基团,旱季以烷氧基和脂肪族羟基基团为主,雨季则以羧基或芳香环氢核基团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旱季致病菌基因的相对丰度与DOM特征组分的相关性较弱;雨季DOM更利于与致病菌表面吸附,致病菌基因的相对丰度与CH3、CH、CHO/N、HAr、Hp和CH-α呈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