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1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新疆全区至少7成以上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工人,没有得到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护,目前急需促进企业落实主体防护责任、强化监督执法、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扩大宣传培训,推进劳动防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2.
由于露天煤矿存在占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多变等特点,造成传统监测手段劳动强度大、监测周期长、精度不能保证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来对露天煤矿的开采和排土场现状进行监测。通过分析煤矿区域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表面模型,计算露天煤矿矿坑和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体积,并绘制矿坑的断面图和制作矿区的三维模型,从而为露天煤矿开采过程的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对露天煤矿进行动态监测,不仅减小了外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监测周期,而且获取的结果可以满足露天煤矿监测在精度方面的要求,为露天煤矿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公众参与及参与内容、群体、目的和意义.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依据。从公众参与的方式、时机和参与对决策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然后按项目进程.进行了公众参与模式研究.提出了“八步工作进程.五处信息交流.四次信息公开.三项监督举报”的公众参与模式。希望对公众参与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4.
荒漠交错带开发利用研究——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州—荒漠交错带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带 ,由于其自然系统发育的先天不足 ,加上人类的开发活动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进一步加剧 ,已成为影响绿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于田绿洲为例 ,通过分析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相应的交错带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5.
虚拟生态工业园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虚拟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列出了虚拟园区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的5种原则,重点介绍了由数据采集管理子系统、基础地图和基础属性数据子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应用模型子系统、环境信息管理子系统、行政管理信息子系统七个部分组成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6.
可以说,当今政府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就是公共安全。据某市场分析公司预测,未来10年,全球公共安全市场将达到389.8亿美元,远超2018年的85亿美元。这背后有几个主要驱动因素: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如人口爆炸和快速城市化),气候变化愈加明显,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公共资源不断减少(包括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还有前所未有的互联和数据。公共安全也将不仅仅是指公共治安,电力公司在风暴来临前,预测是否会导致停电.  相似文献   
197.
通过采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底泥与上覆水,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建立了模拟自然水体的实验装置,并设置了高(42mg.L-1)、低(21mg.L-1)、空白(0mg.L-1)3个水平的水绵添加量,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水绵对水华蓝藻(以微囊藻为主)复苏过程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充足的营养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整个实验在藻类的复...  相似文献   
198.
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0%。再过40年,这个数字将有可能上升到70%。这种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趋势预示了人类和地球未来发展的方向。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幕的世博会就紧扣城市话题,并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不过,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将会遇到许多问  相似文献   
199.
通过监测含油污泥的46项污染物指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含油污泥的基本特性、重金属污染及有机物污染特性,并将监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含油污泥污染物指标中有含油率、镉、砷、钡、锌、苯、苯并(a)芘超过了标准筛选值.不同类型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大小排序为过滤油蜡、罐底泥、管线刺漏油土、污水脱泥、储泥池.罐底泥和污...  相似文献   
200.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东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全国贫困人口绝对规模的减少,贫困人口的分布进一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生态环境在诸多致贫因素中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西部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的关联性以及地区贫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部地区贫困和生态环境互为因果的耦合机理;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资金、人力资本、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即: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相互协调;设计了原地扶贫和离地扶贫两大生态扶贫模式,并提出了不同生态扶贫模式的特点、实施范围和基本内容.原地扶贫通过创造生态管护就业岗位,发展当地特色生态绿色产业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在当地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同时,通过拓展整村推进和本地教育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能力.离地扶贫则以生态移民为主,并结合城镇化战略,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向城镇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通过异地就业、生活实现脱贫.最后,提出了实施生态扶贫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开发,以特色农副产品开发、特色生态旅游和绿色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及以生态移民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