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61.
本文基于第一线调研和多年参政议政工作基础上,对珠三角区域的城市工业生态经济战略实施的过程、途径,可行性、原理及获得的重大效益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分析。研究指出,在实践过程中为更快更大规模地把生态经济战略与各地实际发展进程相结合加以推广和实施,则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运用各种机会把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路和实施策略很好地向社会各层面以及政府部门反映和建言,才能取得最好及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2.
为研究北京城区PM2.5不同组分对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率,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使用3台PQ200采样器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采集PM2.5样品并进行质量重建,采用IMPROVE方程计算大气消光系数并分析各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ρ(PM2.5)年均值为(90.3±8.1)μg/m3,相比2005年有所下降,颗粒物呈弱碱性,NH4+略有剩余.2PM2.5质量重建后,化学构成为OM〔32.1%,为ρ(OM)占ρ(PM2.5)比例,下同〕、NO3-(13.6%)、SO42-(13.9%)、NH4+(11.1%)、Cl-(3.8%)、其他离子(4.0%)、EC(元素碳,5.0%)、FS(土壤尘,8.9%)、微量元素(1.3%)和未知物质(6.7%);与2005年相比,OM、NO3-、NH4+等二次污染物质量浓度占ρ(PM2.5)比例均显著增加,ρ(水溶性离子)占ρ(PM2.5)的比例随空气污染加重而增加.3北京城区大气消光系数年均值为(504.6±49.3)Mm-1,OM、(NH4)2SO4、NH4NO3、EC和FS的贡献率分别为37.5%、28.3%、25.2%、7.6%和1.4%;冬季由于ρ(PM2.5)高,大气消光系数最高,为(589±124.3)Mm-1,约是春季的2倍;夏季由于相对湿度大,PM2.5吸湿粒径增大,大气消光系数仅次于冬季.OM对大气消光系数贡献率为冬季最高,而(NH4)2SO4的贡献率在冬夏季均大于NH4NO3.  相似文献   
163.
北京市土壤风蚀扬尘排放因子本地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风蚀扬尘源是细颗粒物(PM_(2.5))的来源之一,对比国内典型省市扬尘源排放清单,发现土壤风蚀扬尘源对本地扬尘源PM_(2.5)排放清单的贡献率最大差别为4个数量级.本研究改进一种土壤风蚀扬尘排放因子公式及参数值确定方法,利用遥感影像、中国土壤数据集和各区气象数据,分别获得北京市平原区植被覆盖因子(V)、土壤风蚀指数(I)和气候因子(C)空间分布,并估算土壤风蚀扬尘PM_(2.5)排放因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以北京市2017年为例,发现国内学者计算的C值都存在不同程度低估,PM_(2.5)排放因子存在高估或低估;②V、I和C值都具有明显空间差异,V、I和C值平均值分别为0.63±0.09、 188±73和0.029±0.009,各区V、I和C值的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1.5、 2.1和4.5倍;③北京市土壤风蚀扬尘PM_(2.5)排放因子呈现西北和东南方向较高的空间分布,全市平均排放因子为(0.001 8±0.000 8) t·(hm~2·a)~(-1),是最高区(西城)和最低区(平谷)数值的0.54和3.12倍,较高强度(0.6~0.8]和高强度(0.8~1.0]的标准化排放因子面积占比分别为0.72%和0.04%.  相似文献   
164.
为探讨不同交通状态下机动车排放PM_(2.5)在城市高架桥附近扩散过程及浓度分布的影响,文章采用标准k-ε和拉格朗日离散相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交通拥堵和畅通时垂直和平行风向条件下的风场、湍流动能以及浓度场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街道峡谷内流线主要受高架桥物理结构和风向的影响。交通状态变化通过影响湍流动能的形式影响污染扩散,畅通状态下车流运动引起较大的湍流动能,影响范围从车流运动区域向外逐渐减弱。交通拥堵状态下PM_(2.5)排放强度大且车流运动引起的湍流动能小,街道峡谷内PM_(2.5)浓度水平整体高于交通畅通状态,不同空间区域内PM_(2.5)浓度变化幅度达5.60%~47.13%。不同交通状态下PM_(2.5)扩散分布受排放强度变化和车流引起湍流动能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5.
合成有机物结构—生物降解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化学》1995,14(4):354-364
本文综述了合成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结构-生物降解性关系(SBR),重点综述了芳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有助于有毒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6.
本文综合了环境中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的近期进展。在分离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应用逐渐增加;等离子体激发的原子发射光谱作为检测器其应用也不断增长;HPLC与炉式原子吸收在接口上的困难已经解决;新的衍生技术已用于非挥发性物质的衍生以便于气相色谱分离;序列分析系统如GC/HPLC—AAS、GC/HPLC—AED、GC/HPLC—MS等的应用逐渐增多,所有这些联用系统都是相当灵敏的,而且很特效。  相似文献   
167.
铬渣水泥固化及固化体浸出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铬渣水泥固化时要加入硫酸亚铁和添加剂矿渣、粉煤灰,硫酸亚铁可以部分地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能把得到的固化体六价铬浸出毒性降到低于国家标准,抗压强度可达30MPa以上,可综合利用。与此同时,本文考虑日晒、振荡时间和固化体粒度对浸出毒性的影响以及固化体表现浸出率、模拟酸雨淋溶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169.
时下,各部门、各单位几乎是处处讲机遇,人人谈改革,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环境监测管理在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走?众说纷纭,笔者就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共鸣共同探讨.1 关于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有说环境监测站要取消事业费,走向自立;也有说由国家全包下来,实行公务员制度.究竟采用何种管理体制才有利于环境监测事业的高效发展呢?  相似文献   
170.
CaO机械化学法去除土壤中DDTs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应用机械化学技术处理高浓度DDTs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以CaO为球磨药剂,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高浓度DDTs污染土壤进行球磨无害化处理研究,分析不同尺寸磨球配比、球磨机转速、球料比(磨球与物料的质量比)和物料比(CaO与土壤的质量比)对DDTs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大球(直径20 mm)球磨4 h后,土壤中DDTs残余量为4 mg/kg;而单独使用其他更小尺寸(10和8 mm)的磨球或不同尺寸磨球组合处理下的DDTs残余量均超过80 mg/kg,与单独使用大球处理的效果有显著差异.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去除土壤DDTs的最佳参数为转速500 r/min、球料比35∶1、物料比5∶10,在该工艺条件下球磨3 h后土壤中DDTs残余量为44 mg/kg,去除率可达99.6%.依据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土壤中DDTs残余量与转速、球料比和物料比之间的关系,各因素对土壤中DDTs残余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球料比>转速>物料比;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使DDTs残余量达到最低时的工艺参数为转速500 r/min、球料比24∶1、物料比5∶10,在该工艺条件下球磨3 h后土壤中DDTs残余量为369 mg/kg,可见响应面法优化并未能够筛选出最优的球料比.因此,CaO机械化学法无害化处理高浓度DDTs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各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组合,即球磨转速500 r/min、球料比35∶1、物料比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