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一起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压力释放阀动作的事件,结合事件报文和现场检查情况,通过对压力释放阀的结构原理、分接开关的切换时序、事件报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压力释放阀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其存在缺陷和性能出现劣化,提出了运维、检修建议,为换流站(变电站)的运检管理和事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以银川东换流站 UPS 系统故障实例为切入点,分析了 UPS 系统现存的隐患以及不足,提出了 2 种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方案 2 在实际的改造与实施过程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3.
王殊  邓田  窦征  朱明 《火灾科学》2016,25(4):224-227
提出了双波长光散射气溶胶粒径传感方法,设计实现了采用该方法的双波长火灾烟雾探测器。使用短波长和长波长的双波长光源,通过计算其光功率比值,利用其与中值粒径的关系函数获得气溶胶粒径,并根据不同粒径下的气溶胶浓度分别给出大小不同粒径的火灾烟雾或干扰气溶胶提示。因而,不仅可以有效区分大小不同粒径的火灾烟雾气溶胶,以正确探测火灾,而且能够识别微米级的大粒径干扰粒子,降低火灾误报率,可以应用于飞机等航空器空中密闭的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54.
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机制及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温度升高使得湿地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温度升高可改变湿地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源汇转换,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并对温度变化形成一种正反馈影响.温度升高使得湿地CO2排放增强,降低湿地土壤碳汇的能力,甚至转变为净碳源.温度升高可增加湿地CH4排放量,夏季温度升高对CH4排放通量没有明显影响.温度升高使湿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增强,促进N2O的产生与排放,湿地成为N2O的排放源.同时,温度升高使得湿地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减少,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强度.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川东北三高气田钻完井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三高(高压、高产、高含硫)气田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以及三高气田钻完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针对我国三高气田区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分析了我国三高气田钻完井过程中可能诱发事故的特殊因素,并对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评价环境综合质量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其中权重的确定又多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参数yi1和yi2,并据此对各因子进行分类并排序,由此可定性确定各因子对环境总体污染的相对重要性,并判识环境污染中的关键因子、预警因子、趋好转的因子及可不必特别关注的因子;为定量确定各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再依排序位次对其赋值,然后利用所赋之值进行因子间的两两比较以克服AHP法一般应用中因各人掌握标准有异而造成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权重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此外,因环境污染状况随时空改变,若需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给各因子赋予不变的权重显然不妥,而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可依据实测值的差别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因子进行有根据的差异排序,然后再用AHP法定权,这就使不同时空环境质量的比较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57.
不同植被覆盖情景下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作为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补水的主要水源,能够改善城市景观水体水污染状况,但水体内较高的氮磷物质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爆发水华现象,因此,研究水生植物群落对景观水体水质及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意义重大.镜河是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新建景观河道,为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流场、COD、氨氮及硝态氮为指标,应用MIKE 21和ECO L...  相似文献   
58.
• Aerosol transmission is an indispensable route of COVID-19 spread. • Different outbreak sites have different epidemiologic feature. • SRAS-CoV-2 can exist for a long time in aerosol. • SRAS-CoV-2 RNA can be detected in aerosol in diverse places. •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an impact SARS-CoV-2 transportation in aerosol. Patients with COVID-19 have revealed a massive outbreak around the world, leading to widespread concerns in global scope. Figuring out the transmission route of COVID-19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further spread. We analyzed the data of 43 patients in Baodi Department Store (China) to supplement the transmission route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in a cluster outbreak. Incubation median was estimated to endure 5.95 days (2–13 days). Almost 76.3% of patients sought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 upon illness onset. The median period of illness onset to hospitalization and confirmation were 3.96 days (0–14) and 5.58 days (1–21),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uster case could demonstrate uniqu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outbreak sites. SRAS-CoV-2 can be released into the surrounding air through patient’s respiratory tract activities, and can exist for a long time for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SRAS-CoV-2 RNA can be detected in aerosol in different sites, including isolation ward, general ward, outdoor, toilet, hallway, and crowded public area.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were analyzed and indicated that the SARS-CoV-2 transportation in aerosol was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air humidity, ventilation rate and inactivating chemicals (ozone) content. As for the infection route of case numbers 2 to 6, 10, 13, 16, 17, 18, 20 and 23, we believe that aerosol transmiss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analyzing their exposure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Baodi Department Store. Aerosol transmission could occur in some cluster cases whe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suitable,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route of COVID-19 spread.  相似文献   
59.
1961—2014年中国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28 a,南方地区稍晚1 a,青藏地区提前2 a,所有地区均在主周期上经历了变大—变小—变大的过程。同时所有地区也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次周期变化。3)整个中国、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潜在蒸散发量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共同引起了干燥度指数的减小。在北方地区,年降水量的显著减小和潜在蒸散发减小引起干燥度指数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在青藏地区,潜在蒸散发的微弱增加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引起干燥度指数呈现显著减小趋势。4)中国干燥度指数在空间格局上和降水的分布相反,呈现出西北大、东南小的特征。北方地区整体干燥度指数偏小,但中部区域降水相对减少,蒸发能力增强,导致干燥度指数相对偏大。南方地区气温较高,蒸发能力强,但雨量充沛,是我国干燥度指数最小的区域。西北地区较为干燥,降水少,蒸发强,是我国干燥度指数最大的区域。青藏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以及东部地区较为丰富的降水量,使得干燥度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加,呈现西干东湿的格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