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化学氮肥对蔬菜硝酸盐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蔬菜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菜农为了获得高产,而超量施用化学氮肥,致使蔬菜硝酸盐累积量剧增,品质恶化。研究表明:筛选出氯化铵和硫酸铵两种氮肥;施氮剂量每hm2以200kg为临界值;施氮安全始期,以追氮后8天上市为宜;化学氮肥与厩肥、土杂肥配用,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蔬菜硝酸盐的累积分别达67.4%和45.7%。硝酸盐是亚硝胺的前体物,应减轻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提高蔬菜品质。  相似文献   
12.
兰忠明  张辉  吴一群  林新坚 《生态环境》2011,(10):1454-1460
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吸收和利用难溶性磷酸盐(Al-P和Fe-P)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在不同磷源中的生长性状、生物量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的吸磷量有很大差异。从株高、茎粗、分枝数性状方面来看,均表现为K-P〉Al-P〉Fe-P〉CK,且两种难溶性磷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大多数紫云英基因型来说Al-P的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量都显著大于Fe-P,说明紫云英更容易活化和吸收Al-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在利用难溶性磷时都显著高于余江大叶和弋江籽。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在不同磷源中,地上部、地下部吸磷量及总吸磷量也均表现为K-P〉Al-P〉Fe-P〉CK,即对不同磷源的吸收能力均以K-P最高,Al-P大于Fe-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的吸收量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表明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具有较强的溶解吸收能力。从植株吸磷量与生物量关系可以看出,紫云英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鲜质量增加时,植株吸收磷的养分质量分数也随着增加,呈显著正相关。CK和Al-P处理总干物质量与总吸磷量拟合回归关系显著,但对水溶性K-P和Fe-P处理相关回归关系效果不明显,说明紫云英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时,对Al-P吸收富集优于Fe-P。  相似文献   
13.
全省节水与旱作农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干旱缺水是影响旱坡地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子.近年来.我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耕作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今后,在旱坡地上开发节水高效农业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有机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施用一种添加了NPK增效剂的新型有机肥和蔬菜专用肥比习惯施用鸡粪有机肥和进口复合肥的增产21.9%,达极显著水平;但施用新型有机肥的不同基肥量对单造蔬菜生产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对单造菜心产量贡献最大的基肥施用量是1233.6g/m^2。研究表明这种NPK增效剂作为肥料生产助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水稻缓释控释肥的增产效应与环保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广东省范围内对水稻缓释控释肥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移栽前每公顷一次基施“农科”水稻缓释控释肥525~750kg,其肥效完全可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施用该缓释控释肥平均增加稻谷497.7kg/hm^2,增产率7.78%;其中,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说明施用该水稻缓释控释肥增产效果稳定。(2)施用水稻缓释控释肥显著降低氮磷肥料的养分施用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早晚造平均减少氮素用量26.5%、磷素19.3%,表明水稻缓释控释肥不但显著减少肥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琼贤  彭志平 《生态环境》2002,11(4):373-375
探讨了营养型土壤改良剂(简称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土壤酸度、土壤养分、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能的效应。连续2年4造水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比对照稻谷产量增加8.6%~11.3%(平均10.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并且有良好后效。施用土壤改良剂具有提高pH,降低活性Al,增加N、P、K有效养分和代换性K、Ca和Mg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思坚  何小霞 《生态环境》2004,13(2):293-293,296
粮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只重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应更多地重视粮食生产领域,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与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只有稳定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灰氮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灰作对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石灰氮用量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石灰或石灰氮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镉质量分数及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镉质量分数。与不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石灰施用量达到1 2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降低12.6%(P〈0.05),水稻茎叶和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5%(P〈0.05)和28.3%(P〈0.05);石灰氮施用量达到6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较对照降低10.9%(P〈0.05),水稻茎叶和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36.8%(P〈0.05)和33.0%(P〈0.05)。等量条件下(600 kg.hm-2)石灰氮对降低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累积镉的效果相对优于石灰处理。因此,石灰氮与石灰一样可用于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改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9.
牧草轮作对奶牛场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为基质,选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两种牧草作为植被模拟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研究牧草全年轮作在间歇流人工湿地中对奶牛场高质量浓度污水的适应性及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象草、黑麦草在间歇性高质量浓度污水中生长良好,可作为畜牧场高质量浓度污水修复植物进行全年轮作,并适时的收割,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在不同污水质量浓度处理的牧草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 d的条件下,铵氮的去除率为75.9%~94.9%;硝态氮的去除率为65.4%~90.9%;总氮的去除率64.2%~90.1%;总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象草和黑麦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转化在系统对氮磷净化中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氮25.12%和20.03%、磷31.20%和20.42%;各处理氮、磷的去除效果与污水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绿肥可以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困难,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和能源消耗,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广东的实际,指出广东的现代化农业需要大种绿肥,也可以大种绿肥。要使广东的绿肥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必须抓好如下的措施: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绿肥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把它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广泛开展试验示范,并加强宣传发动;增加经济投入,省、市、县各级要设立绿肥种子繁育和经营风险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