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461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41.
针对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爆炸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的事故树模型,综合分析爆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阐述了引起危险化学品爆炸的34组基本事件,得出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并计算出结构重要度。通过最小径集确定了事故不发生时的基本事件,同时结合结构重要度的排序结果,提出了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控制措施。事故树模型直观地阐明了诱发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各直接原因间的相关性,为有效降低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发生提出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42.
柽柳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山东省威海市高区环海路上的柽柳为研究对象,在其根系附近采集实验组土样并在其周围的空白地面上采集对照组土样,测定几组能够说明其土质的数据,如土壤中生物的分类与计数、有机质的含量、土壤的pH值、土壤中空气的体积以及土壤颗粒的贮水能力.通过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分析得出在滨海盐渍土上栽植柽柳不但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而且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和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颗粒的贮水能力,还可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观赏性.因此,根据所测的各项指标得出柽柳对滨海盐渍土具有改良作用的结论,为推动与利用柽柳在滨海盐渍土上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3.
交通冲突技术是一种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以某市5个相似交叉口的实测值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44.
利用天然物质城市草炭土、草甸土、火山岩和红壤与壳聚糖絮凝剂絮凝复配处理味精废水,并对影响絮凝复配过程中味精废水浊度去除率的助剂投加量、壳聚糖用量和pH值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壳聚糖经天然物质复配絮凝处理味精废水后的浊度去除率均优于复配前,其中草甸土和红壤最为突出.在最佳复配比例为m(草甸土):m(壳聚糖)=5∶1、pH为1.0~2.0(即在原味精废水中)时,草甸土复配后味精废水浊度去除率为45.77%;对于红壤,在最佳复配比例为m(红壤):m(壳聚糖)=25∶3、pH=6.0时,其浊度最佳去除率为78.41%.此絮凝复配方法为味精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5.
改性硅酸盐矿物吸附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硅酸盐吸附剂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增大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改变表面化学性质、增强离子交换能力以及扩大层间间距等来提高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量。研究发现改性硅酸盐吸附剂在染料脱色、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毒物以及氮磷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6.
根据五氯苯酚(PCP)在活性污泥中吸附和共代谢降解的规律设计出吸附-共代谢再生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中五氯苯酚的新工艺。小试发现:新工艺对污水中的PC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采用该工艺处理含2mg/LPCP的生活污水,如果在再生段添加50mg/L的谷氨酸作共代谢诱导基质,在稳定运行期间出水PCP的浓度可以达到低于0.2mg/L的水平。  相似文献   
847.
纳米Fe3O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制备复合生物吸附剂,对此吸附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此复合生物吸附剂表面的主要活性基团为酰胺基(-CONH-)和羟基(-OH).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菌含量和流量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Cu2 初始浓度c0<20 mg/L,菌含量1.5 g/L(菌/Fe3O4=3:2),流量0.96 L/h时吸附剂对Cu2 的吸附效果最好;用稀盐酸对复合生物吸附剂进行再生,吸附剂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再生液可重复使用3次;吸附选择性为:Pb2 >Cu2 >Zn2 >Cd2 .  相似文献   
848.
为了了解在河岸带生态恢复中植物的生长及其作用,在中试规模上对河岸带中的荆三棱进行了1 a研究.荆三棱在不同水深区域的生长高度与密度表明荆三棱对水深的耐受性不强,更适合于在浅水域生长.秋季收割与不收割的对比表明秋季收割有利于荆三棱第2年的生长与发芽.荆三棱生物量及其中的N、P在地上、地下的分布表明地下荆三棱的生物量比地上多大约55%,地下荆三棱生物固定的N、P总量分别大约比地上荆三棱生物固定的N、P总量多50%和126%.在河岸带通过收割荆三棱可以分别带走荆三棱所固定的全部N、P的40.5%和30.6%.地上荆三棱经过130 d的浸泡,其重量损失率有27.10%, TN、TP的损失分别为40.80%和76.80%.浸泡植物释放出的污染物基本没有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849.
纳米Fe3O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Cr(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为复合生物吸附剂,考察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生物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为2~3;用此复合生物吸附剂对Cr(Ⅵ)进行吸附,其单位吸附量为0.0217 mmol/g.用HCl对其进行再生,再生率在90%以上;-CONH2和-NH-是菌体吸附Cr(Ⅵ)的主要活性基团,静电吸引是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50.
为满足我国各地原油储备及周转需要,油田企业建设有大型原油储罐。部分储罐随着服役年数的增加,出现由于储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罐壁变形,进而浮盘不能自由升降的现象。通过对储罐基础实测沉降数据建立储罐有限元模型,由计算结果分析研究基础沉降储罐的结构响应,并提出该储罐的安全运行液位,可为使用年限较久的储罐的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