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81.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恢复技术的分析,提出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的设想.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类型已由SO2与PMIO混合型污染,逐步转变为以扬尘为主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通过对我市市区空气质量状况、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提出控制或削减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青岛酸雨天气边界层气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地区酸雨成因研究表明,青岛市近代工业发展排放大量致酸物质、海洋上天然排放的二甲基硫是重要的原因;青岛地区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的特殊规律是形成酸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大型天气形势起了辅助作用。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1993年7月23日一次典型酸雨的实际例子,证明了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84.
海藻去除水中双偶氮染料机理及重金属离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离子协同海藻使偶氮氯膦Ⅲ染料分子脱色和海藻同时吸附去除五种重金属离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对Cu(Ⅱ)、Zn(Ⅱ)、Pb(Ⅱ)、Cd(Ⅱ)、Hg(Ⅱ)离子的吸附去除受pH和吸附时间的影响较大,在pH=6~7时,对以上5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都在79%以上。适量的铜离子能很好地协同海藻处理水中的偶氮染料,脱色率可达100%;而单独的海藻体系则完全不能吸附偶氮氯膦Ⅲ染料分子。研究了Cu(Ⅱ)协同海藻处理染料的脱色机理。处理染料的海藻的再生性能也很好。  相似文献   
85.
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人发中微量铜和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5-Br-PADAP作显色剂,利用三阶导数光谱法,在碱性介质中同时测定铜和锌。该法测定铜,锌的表观三阶导数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10^5一3.0×10^5,同时解决也谱带相互重叠干扰问题,对人发中铜和锌进行测定,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6.
通过苜蓿盆栽实验和Tessier五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堆肥污泥施入黄土后,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在施污土壤-苜蓿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污泥施入黄土后,随着污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中Cd的主要赋存形态由对照组的不可利用态(残渣态)向潜在有效态(铁锰氧化态)转化,污泥的施入提高了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苜蓿的种植对施污根际土中Cd的活性产生了钝化作用,使施污黄土根际土壤中潜在有效态Cd主要向不可利用态的Cd转化;苜蓿各器官对Cd均有富集和转移能力,苜蓿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部>茎叶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合态Cd是苜蓿茎叶部和根部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因此在实际生产时须严格控制污泥的施用量,以避免Cd在苜蓿体内富集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7.
pH对黄棕壤重金属解吸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徐明岗  李菊梅  张青 《生态环境》2004,13(3):312-315
对黄棕壤在pH 4~7不同吸附量下6种典型重金属(Cu2+、Zn2+、Cd2+、Pb2+、Co2+、Ni2+)的解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解吸量随吸附量增加而线性增大,解吸量随pH升高而增加,但解吸量占吸附量的比例随pH升高而降低。在试验条件下,黄棕壤吸附Cu2+、Zn2+、Cd2+、Pb2+、Co2+、Ni2+的平均解吸率分别为8.6%、14.3%、74.1%、9.2%、42.1%和36.9%,表明黄棕壤对6种重金属的专性吸附选择性和亲和力顺序为Cu2+、Pb2+ > Zn2+ > Co2+ > Ni2+ > Cd2+。  相似文献   
88.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长治”工程重点县——城口县为例,研究其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模式。该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既是“长治”工程重点县,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引水方案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县。该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失面积高达1 728.67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61%。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但其资源相当丰富,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在分析其水土流失成因基础上,结合该县的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提出其水土流失治理的模式和途径,以期进一步推进该县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长江上游贫困山区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探索比较合适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9.
设置0、0.001、0.01、0.1、l和10mg·L-16个质量浓度梯度,测定了草甘膦异丙胺盐(Glyphosate—isopropylammonium)农药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叶绿素a含量、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球形棕囊藻的毒物刺激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呈现出刺激效应。在实验所设定的6个质量浓度梯度范围内,0.001mg·L0和0.01mg·L-1质量浓度处理下的刺激效应最为显著。该两个质量浓度处理下,球形棕囊藻的平均相对增长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和0.45%,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和2.5%,SOD活性提高了5.9%和7.2%,CAT活性提高了93%和155%;而当草甘膦异丙胺盐质量浓度在0.1mg·L-1以上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率、叶绿素a含量、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草甘膦异丙胺盐在0.001mg·L-1和0.01mg·L-1范围内对球形棕囊藻均呈现刺激效应,而高于0.1mg·L-1时球形棕囊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了解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特征,揭示有机磷农药对微藻产生低促高抑的规律和为深入探索赤潮暴发的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了解不同油类对虾蟹类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曝油处理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的超声波乳化等操作,模拟溢油在海洋中风浪、涡动、湍流的乳化过程;设置阶梯浓度组,并在多个平行组急性试验的基础上,估算出8种油品对2种虾类和2种蟹类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MPC,并运用程序编制溢油质量浓度与虾蟹类死亡率相关性的估算模型。经过分析,结果得到:各MPC值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燃料油普遍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相同生长阶段,蟹类比虾类抗油毒害性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比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抗油毒害性强、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比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抗油毒害性强。编制的溢油质量浓度与死亡率相关性的评估模型,简易方便直观,为渔业污染事故理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海域的生态经济学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