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乙烯菌核利在水溶液中的光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汞灯和太阳光为光源,研究乙烯菌核利在重蒸水、自来水、湖水及pH缓冲液中的光解动力学。高压汞灯下,乙烯菌核利在重蒸水中的光解半衰期约为28min,而在太阳光下为3.86h。自来水和湖水中溶解性物质对乙烯菌核利在高压汞灯下的光解动力学仅有微弱的淬灭效应,但在太阳光下表现出显著的敏化效应,照光3h的敏化效率分别为138%和126%。2种光源下,pH5.0和pH7.0缓冲液对乙烯菌核利的光解均表现为光淬灭效应,高压汞灯照光60min的淬灭效率分别为69%和57%,太阳光照光7h的淬灭效率分别为77%和33%;pH9.0缓冲液则表现出显著的敏化效应,高压汞灯照光20min的敏化效率为58%,而太阳光照光1h的敏化效率则达到了415%。  相似文献   
102.
褐土中磷镉交互作用对磷镉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磷与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交互作用机制,通过施用磷肥提高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磷镉交互作用对磷镉有效性影响。在供试褐土中磷、镉分别以不同处理培养90 d后,接近自然状态下对磷、镉进行吸附、解吸。结果表明:(1)在磷镉同时加入时,速效P的质量分数随着施Cd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磷质量分数一定时,施镉降低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2)培养的含磷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褐土对镉的吸附量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此结果与(1)有一定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向土壤中添加磷镉的顺序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3.
甲醛光催化降解与过氧化氢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两种光催化剂(TiO2与Pd/TiO2)和三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分解水溶液中的甲醛,同时以酶法测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低浓度过氧化氢.发现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源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较高.当以臭氧灯为光源时,无论是否有催化剂存在,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都在50mmol·m-3以上,因为185nm以下的紫外光可以直接由水与溶解氧生成臭氧,而后生成过氧化氢.不管有无催化剂存在,在臭氧灯作用下,甲醛溶液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高于纯水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但是,在以黑光灯或臭氧灯为光源时,上述结果正好相反.此外,对于每种光源而言,当采用Pd/TiO2代替TiO2时,甲醛的分解和过氧化氢的生成都得到加强.甲醛光催化分解速率与相同条件下纯水中过氧化氢的生成速率呈正比,表明光催化降解的活性与光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能力近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针对目前环境监测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修复模拟受PCP污染地表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于修复模拟受PCP污染地表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降解PCP活性的维持条件和修复性能.结果表明,降解PCP活性可通过连续提供电子供体和选择压力来维持,操作条件为COD进水/PCP进水>30,此时反应器具有稳定的PCP去除和产甲烷性能;颗粒污泥反应器修复受PCP污染地表水的性能与过程稳定性受电子供体类型、数量的影响.当COD/PCP>150—200,HRT为05d时,含PCP1291mg/L的模拟受污地表水经厌氧反应器修复后,其PCP浓度可低于1PPb,生物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6.
袁波  王丽萍  华素兰  郭常颖 《环境科技》2006,19(Z1):128-130
针对含油废水的特征,简述了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含油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及新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含油废永处理方法--改性粘土吸附法,为工程人员有针对性的处理含油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目前基于速度检测公共场所密集人群异常行为存在的检测准确率低、使用范围局限的问题,从人群的加速度角度对可能导致公共安全事故的人群异常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检测人群异常行为的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实现了针对人群逃散、人群聚集、人群拥挤和人群逆行4种异常行为检测的系统。首先,利用金字塔Lucas-Kanade光流法进行特征点跟踪;然后,在获取到特征点的速度矩阵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其加速度矩阵,反映速度的整体变化;最后,从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检测人群异常行为。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检测用时较少,相比基于速度检测的对比算法,检测的正确率提高到80%,误报率降低为5%。  相似文献   
108.
研究过磷酸钙、石灰和硅钙镁肥单一施用对土壤Cd形态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微碱性Cd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小麦成熟期土壤Cd形态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影响,分析小麦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结果表明:过磷酸钙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石灰和硅钙镁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3种改良剂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其中施用硅钙镁肥(3%)的效果最好,降幅为73.60%.添加硅钙镁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同时增加残渣态镉含量,其中硅钙镁肥(3%)处理效果最佳,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降幅为63.30%,残渣态镉含量增幅为56.20%.3种改良剂均可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其中硅钙镁肥处理对小麦地上部及地下部Cd含量降低效果最佳.硅钙镁肥(1.2%)处理对小麦籽粒镉含量降低效果最好,降幅为90.85%.土壤pH值与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达到了极负显著水平,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与小麦各器官中Cd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不同改良剂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缓解Cd对植株的胁迫效应. 3种改良剂在同等剂量水平下,硅钙镁肥对小麦器官中镉的降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9.
鼎湖山大气颗粒物中OC与EC的浓度特征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安娜  温天雪  华维  杨员  孟泽  胡波  辛金元 《环境科学》2020,41(9):3908-3917
为了解华南背景区域鼎湖山站碳质气溶胶的浓度水平与来源,采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鼎湖山站大气颗粒物分级样品中的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浓度水平,并分析了碳质组分的浓度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PM_(1.1)、 PM_(2.1)和PM_(9.0)中,鼎湖山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6±2.0)、(7.3±2.4)和(12.8±4.0)μg·m~(-3), 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1.4)、(2.7±1.6)和(3.4±1.7)μg·m~(-3). PM_(1.1)和PM_(2.1)中OC分别占PM_(9.0)中OC的43.8%和57.0%, EC占67.6%和79.4%. OC和EC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中. PM_(1.1)和PM_(2.1)中OC和EC在秋季最高,OC在冬季最低,EC在夏季最低. PM_(9.0)中OC夏季最高.鼎湖山中碳质气溶胶以OC2、 EC1、 OC3和OC4为主,夏季OC3EC1,生物排放源增强,冬季EC1质量浓度最高,局地的机动车排放源更强.OC和EC在4个季节都呈现双峰型分布,细粒径段峰值位于0.43~0.65μm,粗粒径段峰值出现在3.3~5.8μm. PM_(1.1)和PM_(2.1)中OC以一次排放为主,二次有机碳(SOC)在春季最高[(3.0±1.4)μg·m~(-3)],冬季最低[(1.3±1.4)μg·m~(-3)],春季二次转化更强.鼎湖山大气细粒径段OC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粗粒径段主要来自生物源排放,EC主要受到燃煤、机动车排放和扬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的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郊农田是城市农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群的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200 m×200 m网格布点法采集DL市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246个,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Hg、Zn、Pb、Cu、As、Ni、Cr和Mn的含量分布特征.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研究区9种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源贡献率29.74%,农业与污灌复合污染源贡献率19.93%,自然母质源贡献率35.98%,大气沉降源贡献率14.35%.其中,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源,贡献率为67.23%;Pb、Cu和Zn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67.58%、40.65%、35.51%;Ni、Cr和Mn主要来源于自然母质源,贡献率分别为68.82%、67.16%、72.32%;Cd、As主要来源于农业与污灌复合源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71.30%、47.53%.由PMF模型解析结果可知,工农业生产等人为因素(64.02%)是造成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