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8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1862篇
安全科学   591篇
废物处理   238篇
环保管理   420篇
综合类   3385篇
基础理论   744篇
污染及防治   1126篇
评价与监测   262篇
社会与环境   266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培养装置模拟了蓝藻细胞大量聚集、沉降死亡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到沉积物表面50min内,溶解氧就消耗殆尽,形成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界面处大量的铁锰氧化物和硫化物发生厌氧还原.实验进行到第4d沉积物-水界面处Fe2+、Mn2+含量达到峰值,含量分别为4.40mg/L、2.35mg/L;实验结束时Fe2+含量表现下降,浓度仅为3.37mg/L;Mn2+急剧降低,浓度为0.97mg/L.而S2-含量变化则表现为第2d达到最高,含量为0.63mg/L;此后浓度一直降低,实验结束后浓度为0.12mg/L.在实验结束后测定的0~1cm处沉积物的ORP值为-150mV,表明沉积物处于强还原状态.藻体死亡引起的黑水团现象,在驱动沉积物中Fe、Mn、S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也将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利用自制的静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连续抽取间隙水来研究藻细胞沉降在沉积物表面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的N、P变化的驱动作用及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后,在50 min内就完全消耗掉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溶解氧,同时水体出现严重的发黑、发臭现象;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死亡的藻细胞在界面处发生强烈的厌氧矿化作用,界面处的水溶性PO34--P、NH 4+-N在实验的第2 d开始向上覆水中扩散,含量不断增加.至实验结束时(实验第8 d),界面处PO34--P、NH 4+-N的含量分别达到4.00 mg/L、39.45 mg/L,分别为同期对照实验样柱中的10倍和241倍(对照样柱中的PO43--P、NH 4+-N的含量分别为0.42 mg/L、0.16 mg/L).藻细胞的厌氧矿化加剧了氮磷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在加重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同时,也为藻华的再次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43.
上海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累积过程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余婕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环境科学》2008,29(12):3483-3488
选择上海中心城区典型样点开展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过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区地表灰尘负荷平均值为12.4 g/m,范围为5.04 ~23.2 g/m;文教区道路灰尘负荷为6.1g/m,范围为3.8~10.0 g/m.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降雨对颗粒物负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而小雨则会使其总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和道路交通行为是影响地表灰尘大气环境“源-汇”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干期累积过程中,随着无雨天数的增加,地表灰尘负荷随之升高,同时颗粒物粒径逐渐增大.在交通流量较高的地区,灰尘重金属浓度呈现降低趋势,表现出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源”效应,而交通流量相对较低的区域灰尘重金属浓度则有所升高,显示出其对大气悬浮物的"汇"效应.干期累积过程中,污染物负荷变化取决于灰尘负荷和污染物浓度两者的共同作用,呈现出S型增长趋势,降雨过后10 d内,污染负荷增长缓慢,10~15 d迅速增加,15 d后,污染负荷增长速率减小,颗粒物与大气悬浮物交换保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44.
创建一种可直接依据“臭气浓度”源强、较易预测操作的“稀释度参数法”,对目前在恶臭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普遍采用的“臭气强度法”及“类比法”进行补充。以具体案例对“稀释度参数法”预测结果与现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经对比分析,“稀释度参数法”可客观反映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945.
在对近年来国内外三唑酮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概述了三唑酮的检测、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工作。  相似文献   
946.
选择流域内6种代表性的蔬菜、花卉秸秆,研究其对滇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平的秸秆投加量下,TN、TP负荷量在秸秆投入水中约45d和30d左右均达到最大值,花卉秸秆在水体中TN、TP的总释放量明显高于蔬菜秸秆;水体TN、TP含量与秸秆投加量均成显著正相关。花卉、蔬菜秸秆进入滇池水后的最大潜在污染负荷量分别为:花卉秸秆的TN污染负荷为54.11g/kg,TP污染负荷为23.19g/kg;蔬菜秸秆的TN污染负荷为41.16g/kg,TP污染负荷为13.56g/kg。随意弃置堆放的花卉蔬菜秸秆对滇池水体可能存在的潜在面源污染负荷TN、TP极大值分别为12815.43 t和5290.51 t。  相似文献   
947.
文章介绍了GDYQ-201M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方法,并与空气质量中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比较。对准确度,精密度等都进行了详细地实验,得出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在0.00—5.00mg/m^3范围内,用GDYQ-201M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法测定甲醛完全可以满足室内空气样品中甲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8.
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湿性树脂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吸湿、保湿性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可以适用于不同吸湿需求的场合。综述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主要类型、研究状况及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吸湿机理,展望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9.
以陶粒为载体,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B、Ni共掺杂陶粒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TG-DTA,FT-IR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等进行分析和表征。以250 W紫外灯为光源,三乙胺为目标污染物和电子给体,考察了B-Ni2O3-TiO2/陶粒合成体降解污染物耦合光解水制氢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的B-Ni2O3-TiO2/陶粒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产氢效率,并探讨了焙烧温度、三乙胺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SBBR技术处理有机农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盾形填料,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对有机农药废水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将工艺参数确定为:厌氧2.0h,好氧曝气4.0h,曝气量为0.12~0.15m3/h,DO为4.9~7.5mg/L,pH值为7.0~8.0。处理效果为:COD、BOD5、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90%、93%,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