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01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997篇
基础理论   325篇
污染及防治   611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A QWASI model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is parameterized to describe the long-term fat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he model parameters, namely fugacity capacity, degradation rate,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is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ate of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γ-HC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 River from 1998 to 2008.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γ-HCH fugacity capacities in air, water, and sediment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rate coefficients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variations of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 D values depend on fugacity capacities, and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s simultaneous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of the Liao River. The predicted value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in most cases within the factor of 3.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is appropriate for simulating the long term fate of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1): 121–125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32.
分析了影响截流倍数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合理的截流倍数计算方法。通过某城市实例分析.发现合流制截流倍数应综合考虑合流水量.截流规模.排放污染物总量、水体排放要求及水体自净能力等,最终通过计算比较后确定。  相似文献   
33.
天津滨海新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时间段对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的S02、N02和PM10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O2和PM10时间变化规律呈现典型的单峰型,NO2时间变化规律呈现典型的双峰双谷型.对SO2、NO2和PM10全年时间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与天津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滨海新区污染特征有别于天津市整体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34.
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L  Hao J  Zhou Z  Xie S 《环境科学》2002,23(5):25-28
在进行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时 ,通常以 1°× 1°(经纬度 )的网格为单位进行计算 ,难以反映网格内不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差异 .为了便于决策者根据临界负荷确定酸沉降控制对策 ,也为了使 1°× 1°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确定了 0 1°× 0 1°网格为单位计算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保证率的概念 ,得到了一系列与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允许有一定损失的 1°× 1°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图 .利用累积分布函数 ,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  相似文献   
35.
海南万泉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宗子就,荆帆,沙平(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38)谢宁,蔡小平(琼海市环境资源局海南571400)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控制目标,保护规划ASTADYONTHEWATERRESOURCEPROTECTIONPROG...  相似文献   
36.
MBBR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呋喃铵盐制药废水。在填充比为40%,总水力停留时间为32h时,COD的去除率为88.6%,TN的去除率为25.7%,第二级反应器对NH3-N的去除率为56.2%。  相似文献   
37.
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若干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发光细菌法探讨了土壤类型、粘土矿物、无定形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纯溶液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降毒效应.红壤、砖红壤对Cu、Cd、Pb呈现负的降毒效应,而对As具有明显的降毒作用.黑土、黄棕壤对供试阳离子金属具有明显的降毒效应,对As降毒却不明显.试验证明粘土矿物及其组成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最基本因素.无定形氧化锰对供试阳离子金属的降毒能力大于无定形氧化铁,对As的效应二者则相反.不同吸附剂对Cu、Cd、Pb呈现基本相同的降毒顺序,即炉烟灰>活性炭>泥炭>干活性污泥,不同配比吸附剂对红壤添加性阳离子和东乡铜矿污染土壤均具有明显的降毒作用.添加吸附剂的东乡铜矿污染土壤随着土壤溶液毒性的消除,随之也消除或减轻了其对水稻种芽的急性毒害.  相似文献   
38.
水中氯仿的活性炭电增强吸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活性炭在电场作用下对水中微量的三氯甲烷的吸附 ,测定不同控制电位下活性炭的吸附量 ,并讨论了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方程 .实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的吸附量与活性炭上所加的控制电位相关 .在阳极极化时 ,活性炭的吸附量增大 ;在阴极极化时 ,活性炭吸附量减少 .吸附起始浓度为 10 0 μg L的氯仿溶液 ,同样数量的活性炭在阳极极化下可得到最大吸附量 ,其值为无电场时的 1 6倍 .分析了电场影响活性炭吸附的机理 .  相似文献   
39.
蔬菜样品的H_2SO_4-H_2O_2快速消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使用硫酸 -过氧化氢对蔬菜样品进行快速消化的方法。其消化时间比常规消化方法大为缩短。重金属元素镉、铬、铜、镍、锌含量测定的结果 ,与用常规消化方法 (硝酸 -高氯酸 )相吻合。  相似文献   
40.
高浓度甲基橙溶液的低压湿式催化氧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磊  杨润昌 《环境工程》1999,17(6):69-71
以高浓度甲基橙溶液模拟偶氮染料废水,采用低压湿式催化氧化法(LPWCO)进行处理,考察了H2O2投量、温度、FeSO4投量、硫酸浓度、甲基橙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PWCO法能有效地使高浓度(大于400mg/L)甲基橙溶液脱色,脱色率大于95%,而H2O2投量不到Fenton法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