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40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500篇
基础理论   174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近42年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利用成都地区5个测站1959—200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成都地区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小的变化趋势,每10a雷暴日数减少近4d;成都地区的雷暴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9月的5个月中,而夏季6,7,8三个月占7成以上;成都地区雷暴初日普遍在4月中旬,终日普遍在10月中旬,雷暴初/终日年际间差异很大。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成都、金堂、双流和蒲江4站近42a年来雷暴日数在1982年以前有12a左右的震荡周期,1982年以后表现为6a左右的周期;都江堰的年雷暴日数分布特征和其他4个测站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为15a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22.

In recent 2 years, the incidence of influenza showed a slight upward trend in Guangxi; therefore, some joint actions should be done to help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is disease. The factors analysis of affecting influenza and early prediction of influenza incidence may help policy-making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nfluenza.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cross correlation function (CCF)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mate indicators on influenza incidence, ARIMA and ARIMAX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with exogenous input variables) model methods to do predictive analysis of influenza incidence. The results of CCF analysis showed that climate indicators (PM2.5, PM10, SO2, CO, NO2, O3, average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ncidence of influenza. People need to take good precautions in the days of severe air pollution and keep warm in cold weather to prevent influenza. We found that the ARIMAX (1,0,1)(0,0,1)12 with NO2 model has good predictive performance,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influenza incidence in Guangxi, and the predicted incidence may be useful in develop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evidence for influenza control policy-making and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2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focusing on extreme weather all over the world, but global trends and research topics related to extreme...  相似文献   
2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Low-carbon transi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paper takes China’s eight major economic regions...  相似文献   
25.
河流CO2与CH4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锋  袁兴中  陈槐  何奕忻  罗珍  刘恋  何宗苡 《环境科学》2017,38(12):5352-5366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构建河流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内源代谢、陆源输入),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综述了河流碳排放时空变异性特征以及存在的研究不足.在理解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和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CO_2与CH_4动力学控制因子分层框架(内部因子:有机质、温度、营养盐;外部因子:水文、地貌、人类活动),深入探讨了河流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河流碳排放应将纳入区域陆地碳平衡过程,今后研究重点应包括流域尺度上河流CO_2与CH_4内源产生与陆源输入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不同界面CO_2与CH_4产生与排放过程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的补充以及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碳排放的响应过程等,为理解河流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 \varphi $(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 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相似文献   
27.
从方法的类别、评价目标、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几个方面对目前采用较多的各种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出每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并根据高层建筑物火灾的特性以及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的选取原则,选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层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高层建筑物火灾危险性所有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到权重值相对较高的评价指标,分别是火灾荷载、防火分区、安全管理制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然后利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从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触发条件、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危险等级、事故预防措施这几个方面对以上权重值较高的评价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8.
目前气象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存在对霾日统计的分歧,甚至出现空气污染日无霾的现象,对霾观测标准的科学划分,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气象观测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霾人工观测资料和廊坊市环保局AQI、PM25浓度等气象环保资料,对目前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常用的三种霾观测、统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目前廊坊气象观测站所依据的记录霾天气现象的标准,与实际大气污染相趋甚远,不能反映实际的空气污染状况,建议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及早根据实际情况,更新霾观测标准,更好地为当前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9.
谭静亮  孙力平  李亚静 《环境工程》2013,(Z1):184-186,169
为考察曝气强度对SBR(A/O)系统N2O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合成废水长期驯化2个月后的污泥,分别考察了在0.2,0.4,0.6L/min三个曝气强度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及N2O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在三种曝气强度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95%98%,低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明显高于中等曝气强度,高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最大,0.4L/min曝气强度下污染物去除率最好N2O释放量低,因此确定为最佳曝气强度。  相似文献   
30.
试验针对石化污泥生物堆肥,开展了五种不同物料配比和是否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物料中石化污泥配比的提高,堆肥的含水率增大,种植青梗菜的平均单株株高、株重减小,单位面积产量也降低。堆肥物料配比相同的处理Ⅱ与处理Ⅴ对比发现,堆肥处理过程中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Ⅴ的青梗菜的平均单株株高、株重、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Ⅱ,甚至低于石化污泥配比为100%并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Ⅳ,试验表明,堆肥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其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石化污泥生物堆肥的堆体温度,缩短堆肥周期,而且可提高堆肥在农业种植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