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在人工模拟稻田水的条件下,文章利用芦苇、睡莲、菖蒲三种水生植物吸附稻田退水中的营养物质一氮和磷。本实验的稻田水主要是人工模拟的稻田水,同时配置了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水生植物对稻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中,芦苇对稻田退水中TN、TP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分为:79%、96%。本实验采用的植物混种法对于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也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特别是芦苇和菖蒲组合对水中TP的去除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52.
结合国内学者对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分类以及应用现状,根据工艺、处理效果、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地划分,为其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溶剂萃取(ASE)是固体物质中污染物检测的一种前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将快速溶剂萃取法与其它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此项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了四氯化碳显色目视比色法测定溶解氧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时分析方法中,标准试剂的选择,萃取剂的选择,碘化钾(K1)用量的选择,及稳定性实验,消除干扰实验,环境温度实验,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准确、分析结果直观、适合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55.
农田土壤中铜的来源分析及控制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 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 mg· 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 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采用瓮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低磷(P)胁迫条件下不同P效率水稻基因型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钙(Ca)、镁(Mg)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低P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Ca、Mg吸收的影响因生育期、基因型和部位不同而不同.分蘖期时,低P胁迫使水稻体内Ca含量增加,低P敏感基因型水稻地上部Mg含量增加,耐低P基因型则Mg含量降低.孕穗期时,低P胁迫使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Ca、Mg含量下降.至成熟期,除99056外,其它基因型籽粒内Ca、Mg含量均降低;除99012外,其它基因型茎叶中Ca、Mg含量也降低.各个时期低P胁迫都降低了Ca、Mg在水稻地上部分的积累量,耐低P基因型只在孕穗期表现出相对的优势.低P胁迫同时降低了成熟期茎叶内Ca、Mg向籽粒的转移,但99056却例外.低P胁迫下,较之低P敏感基因型,耐低P基因型水稻对Ca、Mg的吸收和积累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图4表7参26  相似文献   
57.
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条件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影响作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作物根分泌活化难溶性磷的有机酸对改善其磷素营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无机磷分级方法,以湖北省武昌土为材料,加入不同磷源和有机酸,经室温培养后,测定速效磷含量和无机磷组分.结果表明,有机酸引起速效磷含量增多,除苹果酸处理的变化较小外,草酸和柠檬酸的加入使土壤中速效磷显著增加.供试有机酸均使土壤铝磷(Al-P)含量下降,钙磷(Ca-P)含量上升,变幅大小依次为草酸处理>柠檬酸处理>苹果酸处理;有机酸活化的磷主要来源于土壤中Al-P和铁磷(Fe-P)中的磷,同时有机酸能够促进土壤中闭蓄态磷(O-P)的形成与积累.图1表3参30  相似文献   
58.
不同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 .)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wn L .)3种沉水植物,在温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NaOH-P有明显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分别吸收和转化了36.9%和33.2%,而金鱼藻对沉积物NaOH-P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着植物的生长,由于根系的吸收作用,沉积物中Olsell-P发生了从非根际→根际→沉水植物的迁移过程,其中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更为明显.因此,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磷释放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龙须眼子菜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水浸-NaCl处理对龙须眼子菜进行改性,考察了NaCl浓度、改性时间、改性料液比等对改性龙须眼子菜吸附Cu2+的影响,对各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改性实验的优化条件为:NaCl溶液浓度为1.0 mo.ll-1,改性时间为60 min,改性料液比为1∶100.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改性前后龙须眼子菜的表面形貌,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了改性前后、改性龙须眼子菜吸附Cu2+前后元素成分变化.龙须眼子菜经改性后对Cu2+的吸附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细胞壁上的吸附位点得以充分暴露;另一方面NaCl改性使得龙须眼子菜负载了大量的Na+,增强了其离子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60.
用聚乙烯醇包埋硫酸盐还原菌(SRB),探讨固定化SRB小球的动力学规律及再生动力学控制机理,同时利用膜扩散控制模型与粒内扩散控制模型,描述固定化SRB小球循环吸附乳酸钠的动力学过程,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膜扩散系数D/δ和粒内扩散系数D的值.通过对固定化SRB小球吸附乳酸钠的动力学和再生动力学研究,为固定化SRB小球的营养源吸附与再生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