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26篇
综合类   673篇
基础理论   501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鸭稻共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鸭稻共作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鸭子不停地在稻田中日夜活动对土壤肥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与常规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除土壤速效磷含量外,鸭稻共作稻田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钾的含量均分别比常规耕作稻田的有所增高,其中某些土壤养分含量在某些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初步表明,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实现在水稻生产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而基本上可达到保持土壤肥力,生产绿色食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了5种乡土豆科植物在5种不同的尾矿改良方式上进行盆栽试验。5种供试物种为:大豆(Glycine max)、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赤小豆(P.calcaratus)、绿豆(P.radiatus)、山绿豆(P.mininus)。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正常土壤按体积100:0、75:25、50:50、25:75、0:100比例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Al00、TA75、TA50、TA25、TA0005种豆科植物生长时间为70d。结果发现:随铜尾矿在混合基质中比例的增加,5种豆科植物根系的主根长逐渐变短、根系一级侧根的数目逐渐减少;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山绿豆和绿豆在全尾矿的基质上,无根瘤生成;地下根部的生物量表现为随着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但根冠比表现为随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植物对铜尾矿中铜的积累,主要含集中根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93.
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温丽容  刘乙敏  刘国光  崔光琦 《生态环境》2004,13(2):177-179,190
对1994--2001年问广东省25个边界水质控制断面的氨氮、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钾指数等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状况总体上趋于好转,但部分断面有恶化趋势。2001年污染较为严重的边界断面主要有西湖村、企坪、上垟、石碧、青洋大桥及雁田等6个。氨氮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4.
张锐波  张丽萍 《生态环境》2004,13(2):204-206,224
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卜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和遥感解译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动态过程。通过区位商数和分离指数的计算分析,揭示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蔬菜播种面积的区域不平衡性最大,集中程度高。萧山区是未来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  相似文献   
995.
雷州半岛红树林资源及其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雷州半岛红树林资源及其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查明,雷州半岛沿海自然环境优越,适宜红树林生长发育,红树林资源丰富;现有红树植物15科26种,面积12422.9hm^2,分别占全国的93.8%、83.9%和32%;该地区的红树林在抵御风浪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淤积造陆、防治污染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96.
水稻缓释控释肥的增产效应与环保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广东省范围内对水稻缓释控释肥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移栽前每公顷一次基施“农科”水稻缓释控释肥525~750kg,其肥效完全可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施用该缓释控释肥平均增加稻谷497.7kg/hm^2,增产率7.78%;其中,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说明施用该水稻缓释控释肥增产效果稳定。(2)施用水稻缓释控释肥显著降低氮磷肥料的养分施用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早晚造平均减少氮素用量26.5%、磷素19.3%,表明水稻缓释控释肥不但显著减少肥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光新  杨建锋  刘强 《生态环境》2004,13(2):290-292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退化严重,直接表现为“三化”(即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盐碱地面积已增至160.69104 hm2,与50年代相比,盐碱地面积增加52.79104 hm2,平均每年增加1.35104 hm2,年递增率1.3%;建国初期,嫩平原吉林省西部草地面积252.9104 hm2,到了1999年,草地面积仅为122.3104 hm2,年递减率约2.6%,而且草原的质量也在下降。目前,沙地面积68.6104 hm2,土地沙化局面已基本控制。文章系统分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驱动机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8.
复合塘-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水生植物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了水生植物分布对氮、磷去除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差异导致各单元氮、磷去除呈现不同的周期变化;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改变硝化/反硝化进程、自身代谢和化学沉降速率影响NH3、NOx-、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系统不同单元中氮、磷去除机制差异决定了NH3和总磷主要在曝气养鱼塘(去除率分别为29.5%、30.1%)、鱼塘(16.9%、17.8%)和水生植物塘(24.5%、19.4%)去除;NOx-主要在芦苇湿地(出水<0.4 mg/L)去除;而有机氮则主要在复合兼性塘(32.3%)和鱼塘(28.1%)去除.此外,生态塘出水中水生植物绝大部分被芦苇湿地所截滤,它们的腐败/释放导致湿地中NH3和总磷的表观去除率偏低(分别小于8.5%和11.5%).  相似文献   
999.
湖南省某些稻田土壤固定态铵的剖面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ilva-Bremner法测定了湖南省某些稻田土壤各剖面的固定态铵量,揭示了其分布规律。固定态铵绝对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有4种类型:第1类为土壤固定态铵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第2类是土壤固定态铵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小;第3类是土壤固定态铵随剖面深度变化不明显;第4类是土壤固定态铵在土壤剖面某一土层中明显增大或减少,特别明显的是犁底层的固定态铵量常比耕作层要高。这与成土过程、母质类型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固定态铵相对含量分布常从上至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土壤固硅能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广东省3种典型土壤对水溶性硅的固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固硅能力差异显著,振荡后立即测定和放置3天后测定的结果均显示同样的趋势,固硅能力都是砖红壤最高,赤红壤次之,水稻土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