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小英  陈钦慧  郑燕玉 《环境化学》2014,(11):1912-1922
制备了3种胺型腰果酚醛树脂(二乙撑三胺型腰果酚醛树脂(PCD)、己二胺型腰果酚醛树脂(PCE)、己二胺型腰果酚醛树脂(PCH)),采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EA(元素分析仪)、FTIR(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并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Ag+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3种树脂对Ag+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作用;在pH值为5.5的条件下,树脂对Ag+的吸附效果最佳;2h内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行为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方程;树脂对Ag+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反应为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可溶性无机盐对树脂吸附Ag+的影响不大;推测其吸附机理是树脂上胺基、羟基与Ag+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和较弱的离子交换作用的化学吸附为主.吸附Ag+后的树脂可用硝酸脱附再生;树脂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率和脱附率仍大于90%.  相似文献   
102.
刘庆林  覃浩  黄春华  刘蒲  朱本占 《环境化学》2014,(10):1637-1644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是最为广泛研究的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分解13-HPODE,但尚不清楚卤代醌是否可以通过不依赖金属离子的途径促进其分解;若是如此,又有什么特异性和相似性?我们发现卤化醌如2,5-二氯-1,4-苯醌(DCBQ)可显著促进13-HPODE的分解.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HPLC-MS和GC-MS等分析方法,可检测到反应形成的脂质烷基自由基如戊烷基自由基、7-羧甲基自由基以及具有基因毒性的4-羟基-2-壬烯醛(HNE)等.在DCBQ和13-HPODE的反应中也能检测到两种氯醌-脂质烷氧基耦合物.我们认为卤代醌促进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13-HPODE分解生成活性脂质烷基自由基和基因毒性的HNE是通过一类新型的金属非依赖亲核取代与裂解机理来实现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潜在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相似文献   
103.
针对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碱式氯化铜产品中二英(PCDD/Fs)和二英类多氯联苯(dl-PCBs)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比较了采用去除工艺前后两类污染物含量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样品中PCDD/Fs和dl-PCB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铜废液中PCDD/Fs和dl-PCBs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264、139 pg·mL-1,而铜氨液中浓度分别为0.09、0.50 pg·mL-1;碱式氯化铜产品中浓度分别为106 pg·g-1(2.79 pg WHO-TEQ2005·g-1)和27.8 pg·g-1(0.69 pg WHO-TEQ2005·g-1);而经过吸附和过滤等去除工艺后,产品中PCDD/Fs和dl-PCBs的TEQ浓度水平分别降低至0.10—0.25 pg WHO-TEQ2005·g-1和0.05—0.72 pg WHO-TEQ2005·g-1,满足欧盟对于矿物源性饲料添加剂中PCDD/Fs和dl-PCBs的限量标准要求.研究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利用蚀刻废液生产碱式氯化铜过程中的二英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4.
某火电厂亚临界锅炉墙式再热器蒸汽出口至屏式再热器联络管母管及排空气管接管座产生裂纹发生渗漏.通过对墙式再热器出口管道排空气管接管座裂纹特征、结构型式、管道现场布置情况、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排空气管道安装布置不合理,无保温措施,导致冷凝水倒流,形成热疲劳裂纹并逐步延伸扩展.确认产生裂纹的原因后,优化管道安装布...  相似文献   
105.
沸石滤池深度处理石化废水二级出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试规模沸石滤池,深度处理石化废水二级出水,通过考察滤池对CODCrNH4^-N和挥发酚的去除情况,分析了沸石去除污染物的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沸石滤池对CODCr,NH4^+-N和挥发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7.32%、94.67%和34.47%。在滤池运行初期,离子交换起主要作用。随着反应器的运行,离子交换因沸石饱和而减弱,而生物氧化逐渐起作用。由于沸石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和性能优越,所以沸石滤池作为三级深度处理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regard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14C]-atrazine conducted with rhesus monkeys. The animals received one dose (0.25 mg) intravenously (IV) or three doses (1, 10, or 100 mg) orally. Plasma, urine, and feces were collected at defined times up to 7 days post-dosing. Sample radioactivity was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mass equivalent. IV administered [14C]-atrazine disappeared rapidly from blood, with an elimination half-life of about 5.5 ± 1.1 h. Th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14C]-atrazine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at the three dose levels show that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AUC and C max are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se. Seven days after dosing, urinary and fecal excretion of [14C]-atrazine reached 99% of total administered dose in the IV group and 91–95% in the three oral dose groups. In the IV-administered monkeys, approximately 85% of the dose was excreted in urine and 12% in feces. In three oral dose groups, urinary and fecal radioactivity recoveries approximated 57% and 21%, 58% and 25%, and 53% and 35%, respectively.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urinary excreted radioactivity was found within the first 24 h after dosing. In conclusion, the principal elimination of [14C]-atrazine, IV and orally administered, is via urine.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was 60% or high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administered oral dose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Overall oral dose accountability ranged from 91% to 95%. Data generated may be useful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human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atrazine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07.
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探讨了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的含量、分布,并解析了道路灰尘中PAHs的来源,并对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新乡市道路灰尘中美国EPA优先监测的16种PAHs的检出率为100%,16种PAHs总量在42.1—8720 ng.g-1之间,平均含量为3223 ng.g-1.与国内外其它城市相比,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含量较低,与新乡市的经济发达状况呈现正相关.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的组成以4环PAHs为主,占PAHs总量的40.18%.通过多特征比值,对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来源进行定性判断,表明其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不完全燃烧和木柴、煤的燃烧;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新乡市道路灰尘中PAHs主要来源于汽油车、煤和木柴的燃烧以及柴油车的排放,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3.5%、50.6%和15.9%.各种PAHs组分的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新乡市道路灰尘已经受到PAHs的较严重的污染.所有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新乡市道路中PAHs的综合污染指数的范围在0.09—9.95,平均值为3.38,充分表明新乡市道路灰尘已经受到严重的PAHs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污染现状及减排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垃圾焚烧的二恶英污染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和我国部分焚烧厂二恶英排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污染防治和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以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地质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38U和239Pu核素在这两种地质介质中的动态迁移实验研究,通过氚穿透实验(地下水流速=1 mL.min-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180 d)得到氚在板岩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27 cm2.min-1,弥散度αL为0.324 cm,在土壤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64 cm.2min-1,弥散度αL为0.895 cm.通过淋滤实验(地下水流速=0.1 mL.h-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350 min),得到了238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6.1—8.1 cm.a-1和7.3—8.5 cm.a-1,239P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4.1—6.1 cm.a-1和3.7—4.9 cm.a-1.  相似文献   
110.
采用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组合Fenton试剂法对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三维电极参数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影nfi]TOC去除率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反应体系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各参数的最佳值分别为p(H202投加量)=300mg·L-1,pH3.4,反应时间为90min,c(FeS04-7H20投加量)为3.5mmol·L-1,TOC去除率可达到61.7%。焦化废水的降解反应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废水中有机物彻底发生了降解矿化,这为三维电极组合Fenton试剂工艺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