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45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284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全氟化合物在天津大黄堡湿地多介质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市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底泥及生物样品的不同组织中的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PFCs在水-底泥的分配系数,生物积累因子以及生物体内不同组织间的分配系数.水相中的PFCs以伞氟辛烷羧酸(PFOA)为主,浓度范嗣为24.8-48.2 ng·L-1,其次为伞氟辛烷磺酸(PFOS),浓度范...  相似文献   
992.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草酸根和氟离子的记录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040 m的粒雪盆钻取的20.12 m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960年.本文分析了冰芯样品中草酸根和氟离子含量,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6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18.52±2.4)ng.g-1,其含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气温可能是影响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20世纪...  相似文献   
993.
秦娟  上官周平 《生态环境》2011,20(3):429-434
采用盆栽试验对白榆(Ulmus pumila)单作(BB)、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单作(CC)及白榆/刺槐(U.pumila-R.pseudocacia.)互作(BC)(3种互作方式:根系不分隔(N)、根系用尼龙网(L)分隔和根系用塑料膜(P)分隔)及两种施肥方式(施肥处理(F)和不施肥处理(N))下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植株N、P养分吸收总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pH值从5—9月呈增加趋势,互作中根系不分隔处理和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处理降低土壤的pH值效果较明显;各处理w(土壤有机质)在7月份较高,其中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在3种互作方式中,w(土壤有机质)大小顺序为:根系不分隔〉根系用尼龙网分隔〉根系用塑料模分隔;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处理土壤销态氮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白榆、刺槐整个生长期内,w(NH4+-N)占绝大部分,w(NO3--N)极少,由此说明在白榆、刺槐整个生长期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NH4+-N。不同处理白榆、刺槐植株的N、P养分吸收总量从5月到9月呈现不断增加趋势,至9月达到最大。互作植物N、P养分吸收总量均高于其相应的单作,但不同互作方式对N、P养分吸收总量的变化不同。在3种互作方式中,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植株N、P养分吸收总量的最优互作方式为根系不分隔施肥处理(BCNF)。  相似文献   
994.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与增汇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动态与增汇潜力对理解陆地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西双版纳1993—2006年间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1993—1994年间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60 770 378.37 t,碳汇增量表现为栎类(Quercus L.)〉经济林〉思茅松(Pinus kesiya)〉其它阔叶〉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密度范围为15.08~74.76 t.hm-2;2005—2006年间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62 347 715.19 t,比1994—1993年间上升2.60%,碳汇增量均表现为其它阔叶〉经济林〉栎类〉思茅松〉桤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其它针叶,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密度范围为8.60~70.90 t.hm-2。(2)2005—2006年间,景洪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23 299 801.23 t,碳密度范围为8.78~73.35 t.hm-2;勐海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14 058 043.42 t,碳密度范围为7.95~59.51 t.hm-2;勐腊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25 050 562.32 t,碳密度范围为8.46~98.73 t.hm-2。可见,1993—2006年间,西双版纳森林植被起到了重要的碳汇功能,且其碳汇功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5.
为揭示不同生态型五节芒在抵抗Pb胁迫机制方面的异同,以粤北大宝山矿山开采地优势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五节芒非矿山生态型(采自惠州市博罗县丘陵山地)和矿山生态型(采自大宝山矿区)在相同Pb质量分数下的生理响应。Pb胁迫会导致五节芒叶片MDA的积累,非矿区生态型五节芒MDA积累的幅度要大于矿区种群。非矿区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SOD的活性被Pb胁迫抑制,POD活性都受到Pb胁迫的诱导比对照有所增加,但矿区生态型增加的幅度要大于非矿区生态型,矿区生态型植株两种酶的活性在最高w(Pb)时都显著高于非矿区生态型植株。随Pb处理质量分数增大,非矿区种群五节芒叶片中PPO的活性呈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矿区生态型则显著增加,在最高w(Pb)处理时活性要显著高于非矿区生态型。表明矿山型五节芒的耐重金属Pb要强于非矿山型。  相似文献   
996.
华北地区霾期间对流层中低层气溶胶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对华北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出现灰霾时对流层中低层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对于4 km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大气总体来说,非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略高于球形气溶胶,小粒径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大粒径气溶胶.在4 km以下的大气中,气溶胶出现频率在1 ~2 km高度范围内最高,在2~3 km高度范围内最低;球形气溶胶在2~3 km高度范围内出现频率最高,非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在1 ~2 km高度范围内最高;大粒径气溶胶在l~2 km高度范围内出现频率最高,小粒径气溶胶在0~1 km高度范围内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7.
渤海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7年春季和夏季对渤海湾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浮游植物在渤海湾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26种,其中春季17种,夏季23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15×104cells.m-3,显著高于夏季(3.1×104cells.m-3).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渤海的中北部,是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水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于各个水域,但优势种主要分布于河口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浮游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渤海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春季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溶解性活性磷酸盐,夏季是氨氮和水温.  相似文献   
998.
二胺基改性有序多孔SBA-15对溶液中Cd2+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具有高度有序孔道结构的SBA-15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新型吸附材料,为增加其对溶液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选用水热-后期接枝的合成方法,制备出二胺基改性多孔二氧化硅2N-SBA-15,并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解吸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批实验的方法讨论了吸附时间、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和温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Cd2+吸附的影响,同时结合Zeta电势和XPS分析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SBA-15具有规则多孔特征,SBA-15对Cd2+的吸附受体系pH控制;未改性的SBA-15对Cd2+的吸附量较小,胺基改性可以显著增强SBA-15对Cd2+的吸附能力.在100 mL 25 mg.L-1的Cd2+溶液中,2N-SBA-15的用量在7.5~20 mg之间均能对Cd2+的吸附能力约达95%左右.2N-SBA-15对溶液中Cd2+的吸附很迅速,并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体系温度从25℃增加到35℃,2N-SBA-15对溶液中Cd2+的吸附率从94.73%增加到98.22%.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在298 K时Cd2+的最大吸附量为0.9 mmol.g-1,0.1 mol.L-1HCl溶液对Cd2+的洗脱率接近93%.结合pH、温度、Zeta电势和XPS分析结果,可以推测出2N-SBA-15对Cd2+的吸附机制是包含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的复杂吸附过程.2N-SBA-15是一种对水体Cd2+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99.
铁路行车事故预测方法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铁路行车事故的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根据美国铁路2005年安全年报提供的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铁路行车事故的预测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预测仿真,比较和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精度及特点。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结果固定,短期效果比较好;BP神经网络预测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适用于长期预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BP神经网络进行铁路行车事故的预测,克服了传统数学统计预测方法中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预测准确性低的缺点,对预防和控制铁路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微电解工艺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吸附及絮凝等协同作用,实现脱色、去除有机污染、降低毒性、改善可生化性等目的,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工程可操作性强、低碳环保等优点,是目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艺,但传统微电解填料存在诸多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微电解工艺原理、传统微电解填料存在问题等具体分析,提出解决传统铁炭微电解填料存在板结、堵塞等关键问题的方法及措施,为今后新型高效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及拓展微电解工艺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