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908篇
安全科学   553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228篇
综合类   2303篇
基础理论   382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158篇
灾害及防治   11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LPG/汽油双燃料汽车实时尾气排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LPG/汽油双燃料改造汽车的实际排放和能源效益,采用车载尾气检测设备(OEM-2100)收集了两辆LPG/汽油双燃料汽车的实时尾气排放数据,比较了实验车辆在使用LPG和汽油两种燃料时的实际排放结果,包括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结果的比较.比较结果显示,两车在使用LPG燃料时排放并不理想.本文还分析了两车使用LPG燃料的排放特点,又对两种燃料的经济性做了比较,得出车辆在使用LPG时的燃油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2.
C/N比对嗜酸细菌X-29产氢能力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C/N比影响细菌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为了提高产氢细菌的产氢效能,通过间歇产氢实验和酶活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在不同C/N比下嗜酸产氢细菌X-29的产氢能力以及氢化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N比对产氢细菌的代谢及其相关酶的表达有显著的影响.虽然在不同C/N比下单位生物量的液相末端发酵产物差异不大,但是产氢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当C/N比为14时产氢细菌X-29具有最大累积产氢量2 210.9mL/g.在不同C/N比下氢化酶的表达活性不同,氢化酶活性随着发酵的进行达到高峰后迅速降低,氢化酶的表达周期较短.乙醇脱氢酶活性随着代谢进程逐渐升高后而趋于平稳,不同C/N比时表达活性差异较小,表达周期较长.在C/N比为14时,氢化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2.8μmol·(min·mg)-1和33.2μmol·(min·mg)-1.  相似文献   
993.
不同16SrDNA靶序列对DGGE分析活性污泥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不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靶序列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影响,更合理的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活性污泥样品.从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中获取活性污泥,以3对通用引物341f/534r、968f/1 401r和341f/926r扩增16S rDNA序列,用DGGE分离PCR扩增产物.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引物对进行DGGE分析时,群落多样性和动态存在显著的差异.341f/534r和968f/1 401r的靶序列分离效果较好,341f/926r的靶序列分离效果较差.引物341f/534r和341f/926r DGGE图谱显示S2和S3相似性高,引物968f/1 401r DGGE图谱显示S1和S2相似性高.由此可见采用不同引物对进行DGGE分析时,群落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动态是不一致的.341f/534r的DGGE图谱中条带丰富,多样性最好,968f/1 401r的DGGE图谱次之,341f/926r DGGE图谱条带最少,多样性也较差.因此,在利用DGGE分析活性污泥样品时采用引物341f/534r和968f/1 401r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994.
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北京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异常明显。丰台区作为北京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具有典型性,在分析丰台区12年间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区域变化特征基础上。对形成这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土地利用程度增加;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净减.而建设用地和林地净增.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并且这些因素的驱动力指数是逐年增加的。政策的干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5.
IEC 61373两个版本标准的振动试验量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EC 61373-1999与IEC 61373-2010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试验标准的比较,主要分析了振动试验中的模拟长寿命试验的量级变化。两种版本振动试验量级变化的原因是标准中采用的S-N模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计算加速度比的方法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栅格的中国一季稻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中地位重要,其中一季稻又是中国播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产量最大的水稻类型,科学估算一季稻生产潜力,对于合理制定水稻发展战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保证稻谷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农业生态区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将土地利用数据、作物属性数据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综合集成,对我国一季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生产潜力以及包括土壤立地条件、质地、养分等在内的土地生产潜力及其空间分布进行1km×1km栅格尺度的估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农业生态区一季稻生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各农业生态区生产潜力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与目前我国一季稻生产与布局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一季稻生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和措施,为中国农业生产和水稻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8.
定量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基础理论课题,本文在辽宁省1996-2005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能值经济、投入产出、环境压力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评价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总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的变化趋势来看,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的能源消耗。能值自给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变化趋势说明,辽宁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经济的安全性较高,但对本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仍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标是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99.
大通水文站和泥沙观测断面位于长江河口的上边界。长江下游从大通(潮区界)至长江口门的距离长达680 km。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日趋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长江入海水文和泥沙数量和特性,从而对长江下游至河口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研究长江潮区界大通断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1977~2004年床沙粒径 (〖WTBX〗d〖WTBZ〗50) 有一稳定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对上游河道悬沙来量持续减少的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床沙粗化过程是发生在该河床长期加积的背景上的。研究表明:导致床沙粒径粗化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河段进入本河段床沙粒径的增加和本河段冲淤过程中悬沙与床沙颗粒的交换。随着三峡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其它大型水库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十年长江上游悬沙来量将进一步大幅度下降,可以预计,长江潮区界河段的床沙粒径将继续呈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试点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评价单元,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和补充调查数据,按照《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2011)规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了山东省120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状况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县级行政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3.27~40.24之间变化,县级行政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分为"中"和"一般",分别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55.8%和44.2%。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好于黄河三角洲、鲁西北和鲁西南平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