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51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698篇
基础理论   284篇
污染及防治   531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herent structures is very important in investigating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the eutrophication in...  相似文献   
992.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oily sludge-contaminated soil by biostimulation of indigenous microbes through adding manure was conducted at the Shengli oilfield in northern China. After bioremediation for 360 days,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TPH) content was reduced by 58.2% in the treated plots compared with only 15.6% in the control plot. Moreover, bioremedi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the treated plot. Soil microbial counts and community-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ing were also examined. Manure addition increased TPH degrader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degraders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by one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a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lso increased markedly in the treated plot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Finally, biotoxicit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oils and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EC50 of the soil after bioremediation was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bioremediation had reduced the toxicity of the soil.  相似文献   
993.
吕连宏  罗宏  张征  杨帆 《环境工程》2010,28(2):114-117
垃圾焚烧技术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风险评价的结论是该类项目选址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和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环境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二恶英风险事故的环境影响及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与传统卫生防护距离的差异,并以秦皇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人体经呼吸每日最大摄入二恶英的量均远小于允许摄入量参考标准值,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更为科学和人性化,有利于消除公众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误解。  相似文献   
994.
针对三峡库区城市污水氮磷浓度较低的特点,结合城市污水处理旁路污泥减量技术研究,探索了利用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回收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氮磷浓度时,鸟粪石结晶回收氮磷的规律与国内外已有的针对高浓度氮磷的研究规律不同,当污泥厌氧减量池中磷酸盐质量浓度为30~60 mg/L(约为1~2mmol/L)时,在pH值为10.0~10.5,c(Mg2+)∶c(NH 4+)∶c(PO34-)为1∶1.6∶1,反应时间为25 min,搅拌强度在200 r/min的条件下,通过鸟粪石沉淀反应磷去除率可达50%~75%,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1%。  相似文献   
995.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bioreduction produces soluble Cr(III)-organic complexes. The Cr(III)-organic complex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once they are formed, and no data about their toxicity were reported.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toxicity of the soluble Cr(III)-organic complexe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1 wild type yeast strain was chosen as the model organism and Cr(III)-citrate was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compound of the Cr(III)-organic complexes. The short-term chronic aquatic toxicity tests of the Cr(III)-citrate was explored by measuring growth inhibition, direct viable cell count, dry biomass, biosorption, and the amount of CO2 production. Cr(III)-citrate exerted a toxicity of 51 mg/L with an EC 50, which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percent growth inhibition. These toxicity data would be helpful to define the toxic potential of the organo-chromium-III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6.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泺  高明  慈恩  王子芳  魏朝富  徐畅 《生态环境》2010,19(3):733-738
为探讨长期定位试验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5%条件下,测定不同耕作方式下表层土壤(0~20cm)在不同温度下的NH4^+和NO3^-含量,并计算氮素矿化量和硝化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均增强,几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均表现为35℃〉30℃〉25℃。保护性耕作与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之间的矿化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垄作免耕〉厢作免耕〉水旱轮作〉常规平作。土壤氮素最终硝化率达到了60%~80%,表现为常规平作最高,水旱轮作次之,厢作免耕最低。矿化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对数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r^2=0.97,r^2=0.96,pH是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硝化率与土壤pH成显著正相关,r^2=0.991。  相似文献   
997.
粗犷的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已造成当地野生生物多氯联苯(PCBs)严重污染,但PCBs在野生鸟类中的生物累积特征及潜在的毒害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了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Alcedo atthis)及其食物(各种小型鱼类)样品,研究翠鸟对PCBs的累积特征、生物放大效应及毒性风险。翠鸟肌肉中PCBs中值含量为220μg·g~(-1)脂重,比其他报道值高1~3个数量级。计算的生物放大因子(BMF)显示,大部分PCB单体的BMF值都大于1,表明翠鸟对PCBs具有生物放大效应。计算的共面PCBs毒性当量(TEQs)范围为39~23 600 pg·g~(-1)湿重,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影响某些鸟类生殖或发育障碍的报道值。上述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卸活动已经造成了当地翠鸟PCBs严重污染,PCBs污染物对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及其他野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联苯菊酯是农业、园林等领域应用广泛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然而有关联苯菊酯对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却很少。以常见的近海鱼类褐菖鲉为受试对象,探讨联苯菊酯对鱼类卵巢发育的影响及机制。褐菖鲉在以环境相关浓度(1、10、100 ng·L~(-1))的联苯菊酯暴露50 d后,各暴露组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均受到显著抑制,卵巢17β-雌二醇与睾酮含量均出现下降,caspase-3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上升。相对定量PCR分析显示,卵巢雌激素受体(ERβ)mRNA水平下降。结果表明,联苯菊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导致雌、雄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表达下降,环境剂量作用下对褐菖鲉卵巢发育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平  冯勇  罗鹏 《环境工程》2012,30(1):95-99
缩短垃圾稳定化时间,并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是促使传统卫生填埋法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在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主要副产物四氯化硅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效利用四氯化硅、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以多晶硅产业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来解决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难题,并从技术、经济和政策上作可行性分析,得出建立以多晶硅产业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是解决我国多晶硅行业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难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