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目的研究适应高原寒地作战环境下的军用物资供应保障模式与方法。方法分析高原寒地特殊的战场环境和未来作战特点对军用物资保障的影响,找出未来装备保障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总结得到提升高原寒地作战军用物资保障能力的方式与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提升高原寒地作战军用物资保障能力,指导该方向作战保障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宣雍祺  周丽  邓慧萍  蔡宙  李大鹏  刘刚 《环境科学》2016,37(10):3864-3869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对模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进行了去除试验,并对组合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混凝沉淀常规工艺,BPAC-UF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β-紫罗兰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7.51%、65.86%和98.43%,并且对原水冲击负荷有更好的适应性;炭池是组合工艺中去除嗅味物质的主要单元,其微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区域;炭池生物量变化平稳,组合工艺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3.
广东近岸海域2005年春季的腹泻性贝毒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春季,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的120个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论从检测的样品总数或者从检测的生物品种还是从采样的地理位置来看,DSP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DSP染毒的生物品种较多,但不同的生物品种的检出情况不同,在受检样品数量较多的品种中,超标情况最多的是波纹巴非蛤,其次是牡蛎和翡翠贻贝.DSP染毒贝类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从采集的生物品种数量较多的几个海域来看,北津港(东平)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高,而水东港(水东)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低.其它海域DSP染毒的情况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4.
岳薇  李大鹏  吴玲予  王璐  汤尧禹  朱企  黄勇 《环境科学》2022,43(10):4697-4705
为实现污水中磷和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表面沉淀法将纳米CaO2负载于粉煤灰(FA)表面以及孔隙中,制备出一种高效除磷的复合材料(CaO2@FA).结果表明,粉煤灰表面负载CaO2后,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比表面积增加至4.641 m2 ·g-1,总孔容增大至0.025 cm3 ·g-1;CaO2@FA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最大吸附容量为185.776 mg ·g-1(20℃),吸附机制为化学沉淀,主要是形成羟基磷酸钙.CaO2@FA复合材料对磷的富集效率显著高于粉煤灰,并随着投加量增加,对磷的富集效率增加.共存离子中HCO3-和CO32-对复合材料吸附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当CaO2@FA复合材料投加量为2.0 g ·L-1时,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富集率可达93%,回收沉淀物中的有效磷含量达到1.658 mg ·g-1.土壤改良实验表明,加入回收的沉淀物可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102.9%,该复合材料回收100 mg磷酸盐的运行成本则低至0.76元.  相似文献   
125.
扰动状态下pH值对内源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底泥扰动状态下pH值对内源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以富营养化河流的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通过实验室试验模拟了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和底泥中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扰动显著降低了上覆水中SRP含量,其去除率随着初始pH值升高而降低。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pH5>pH7>pH9.5.SRP的去除与较低初始pH值条件下生成的非晶型铁氧化物有关。基于不同形态磷的迁移活性,采用NH4Cl-P+%BD-P(非闭蓄态Fe-P)+NaOH-nrP估算BAP是合理的.由此计算可知,BAP占总磷(Tot-P)的百分比随着初始pH值升高而降低。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BAP占Tot-P的百分比为33.36%(3种初始pH值条件下的平均值),该值远小于通过传统方法计算的BAP含量占Tot-P的百分比(平均为85.04%)。但由于2种方法中计算的BAP占Tot-P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其与藻类可利用磷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