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浮床栽培蕹菜根际脱氮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的生长与总氮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相似文献   
102.
在测定市政污泥、印染污泥和造纸污泥中汞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污泥中汞存在形态在干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同时分析了污泥中汞含量和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市政污泥的汞含量依次大于印染污泥和造纸污泥;污泥中无酸溶态汞和可还原态汞,只存在可氧化态汞和残渣态汞;被试污泥在25~100℃干化时,含水率降低不会导致汞的析出;在100~200℃干化时,污泥中汞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当干化温度200~300℃时,随污泥中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解,可氧化态汞消失;当干化温度达到400℃时,污泥中汞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3.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TOPSIS法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上海市2003~2012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间演变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上海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其协调发展类型从初期的失调衰退类过渡到亚协调发展类,进而步入到协调发展类。(2)2004年与2007年是上海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年份,2004年是上海市从失调类转为亚协调发展类的过渡年,2007年是上海市从亚协调发展类转为协调发展类的过渡年。(3)在经济-环境系统的内部关系中,2005年之前,环境发展优于经济发展,其后环境发展劣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差分光谱法连续监测空气中SO2、NO2、苯、甲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分光谱法(简称DOAS)已广泛用于空气中SO2、NO2、苯、甲苯监测.通过对差分光谱法监测结果与其他传统仪器进行时比,发现用DOAS监测SO2、NO2与点式仪器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用DOAS系统监测苯、甲苯与气相色谱法有机物连续监测结果差异较大,相关性较差,运行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本文对DOAS的最佳运行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影响光强的氙灯老化和气候条件对DOAS系统运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空气和废气中己内酰胺的方法。该方法以VWD为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流动相为乙腈∶纯水=10∶90,流动相流速为1ml/min。在已选择色谱条件下,连续运行10次,己内酰胺平均出峰时间为4 2min,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5%和3 5%,采样体积为90L时,检测下限为0 01mg/m3,上限为2 20mg/m3,回收率在105 2%-106 3%。  相似文献   
106.
简述了1990年—2000年苏州市区水系的变化及京杭运河苏州段沿岸主要工业污染源的变化,对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主要受水系的改变和污染源防治的共同影响。提出,除继续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外,还需对水系范围内的生活、农业等方面产生的污染进行防治;在规划水利建设工程时,应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生态建设全面地比较与评价,按其结果再实施工程建设;已建成的环太湖闸在不影响其主要功能的情况下,应保持开启,让优质的太湖水补给运河,从根本上改善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总结绿色建筑概念及其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提出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为基于GIS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中各灾害模拟和后果分析模块,研究并建立了一个从概念到实现的统一可扩展的接口,使公共安全灾害模拟和后果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能被广泛共享,并且更容易建立一个整合各类已有研究成果的软件体系.并且,本文结合"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滚动)项目:合肥市公共安全应急示范试点研究"项目给出了原型实现.  相似文献   
109.
A methodology is developed to relate urban growth studies to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u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his linkage is possible because both studies share land-use and land-cover data.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data are utilized to detect urban land-cover changes. GIS analyses are then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hanging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growth. The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applied to automate the estimation of surface runoff based on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model. Impacts of urban growth on surface runoff and the rainfall–runoff relationship are examined by linking the two modeling results with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This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the Zhujiang Delta of southern China, where dramatic urban growth has occurr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the rampant urban growth has created severe problem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revealed a notably uneven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growth and an increase of 8.10 mm in annual runoff depth during the 1989–1997 period. An area that experienced more urban growth had a greater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annual surface runoff. Highly urbanized areas were more prone to flooding. Urbanization lowered potential maximum storage, and thus increased runoff coefficient values.  相似文献   
110.
新沂河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提出了“清污两制、控源导流”的水污染控制战略。以这一战略为指导,实施江苏省水污染集中控制两线工程。对北线工程新沂河污水生态工程的背景、工程方案与设计、污水系统水质模拟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