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423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203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以南京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环保验收监测中具体作法为实例,总结归纳了此类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现场勘察、产污环节、监测因子等重要环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2.
镉诱导长江华溪蟹肝胰腺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静  闫博  刘娜  王茜  王兰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277-2284
应用显微与亚显微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7.25、14.50、29.00、58.00和116.00mg·L-1)处理不同时间(24、48、72和96h)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肝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29.00mg·L-1Cd2+处理48h,光镜下肝胰腺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染色质不规则凝聚、固缩和边集;58.00mg·L-1Cd2+处理72h,细胞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116mg·L-1Cd2+处理96h,出现坏死细胞;电镜下48h和72h处理组肝胰腺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光镜检测结果一致,具体表现为核边集、核膜折叠、核裂解形成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中48和72h处理组出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DNA梯状条带,58.00mg·L-1Cd2+处理72h后条带尤为清晰.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肝胰腺中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凋亡指数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镉能够诱导长江华溪蟹肝胰腺出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凋亡指数的变化能够灵敏地反映出镉对水生动物的胁迫程度及毒性大小,可作为水生态环境镉污染的生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3.
构建了采用青色荧光蛋白(CFP)大肠杆菌快速示踪好氧-厌氧反复耦合(rCAA)反应器内溶胞特性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rCAA反应器厌氧区域内的污泥上清液以及反应器后部好氧区域内的污泥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内CFP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这些区域的污泥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溶菌作用.其中,厌氧区域污泥上清液对荧光细菌作用7h后的平均破碎率可以达到70%,且大肠杆菌胞内CFP的释放速度与初始荧光菌浓度以及污泥上清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厌氧区域污泥上清液具有的溶菌活性可能主要来自于污泥胞外的水解酶.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连续流间歇生物反应器(CIBR)中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及吸附类型,分析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对污泥吸附有机物能力的影响,进而探讨污泥的吸附能力在CIBR实现有机物高效去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对活性污泥及其灭活污泥吸附有机物能力影响不大,各环境下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54.09%和48.62%.污泥良好的吸附能力及其先吸附后生物降解的特性,保证了CIBR混合液中COD值始终低于30 mg/L.  相似文献   
105.
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每月在黄河下游垦利站采集表层河水,测定其溶解氧化亚氮(N_2O)浓度并估算了其水-气交换通量,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每月对表层河水和沉积物进行了受控培养实验以认识其产生过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表层河水中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1.63~27.23 nmol·L~(-1),平均值为(16.29±4.23)nmol·L~(-1).N_2O浓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但全年变化幅度不大.溶解N_2O浓度主要受到温度、黄河径流量和溶解无机氮等因素的影响.N_2O饱和度范围为101.1%~343.0%,平均值为190.8%±72.3%,黄河下游N_2O全年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N_2O的净源.利用LM86、W92和RC01公式估算出其平均水-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0.2±12.3)、(17.3±18.8)、(25.8±26.6)μmol·m-2·d~(-1).初步估算了2012—2013年黄河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输入N_2O的量约为5.8×105mol·a~(-1).培养实验表明:水体和沉积物整体表现为净产生N_2O,其中潜在反硝化速率均明显高于硝化速率,反硝化作用在黄河N_2O的产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水体中的潜在反硝化速率(以N计)的变化范围为(0.18~332.20)nmol·L~(-1)·h~(-1),平均值为(52.74±95.63)nmol·L~(-1)·h~(-1),沉积物中潜在反硝化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37~187.60 nmol·kg~(-1)·h~(-1),平均值为(29.61±56.91)nmol·kg~(-1)·h~(-1).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突发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呈现频发趋势。这往往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减小环境污染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结合环境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地提出区域突发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体系和分区防范策略。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开展区域突发环境污染风险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分区突发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对策,以期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7.
盐雾试验方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不同盐雾试验方法标准对盐溶液配制、试样的处理和检测、试验参数、试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探讨了盐雾试验的操作技术,提出了必须严格控制盐雾试验过程的建议和不能用不同标准进行的盐雾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8.
污染物高烟囱排放对改善污染物对地面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是过高的烟囱不仅对企业投资是一种负担,而且还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景观上的不协调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对烟囱高度合理性论证是非常必要的。以延安市某集中供热工程为实例,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对烟囱高度的明确要求,并利用新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SCREEN3模式,论证了该工程拟建设的120m高烟囱是合理可行的,同时得出了"高烟囱的设置可促成酸雨的形成"以及"过高的烟囱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并不明显的"这一结论。针对研究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生物活性炭机理的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活性炭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由于它在发挥活性炭物理吸附的同时,充分利用炭床中生长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可延长活性炭寿命,降低水处理成本。可以近二十年来在其机理研究以及应用方面有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王磊  兰淑澄 《环境科学》1997,18(2):18-20,23
选用氯乙烯醇作为包埋载体,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硝化污泥,处理以(NH4)2SO4和葡萄糖为主的合成废水,考察了影响固定化工艺及硝化作用的各种因素。对固定化硝化菌的呼吸活性,细菌活性回收率等生物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