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壳聚糖吸附溴酚蓝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H值、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吸附溴酚蓝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壳聚搪吸附溴酚蓝的重要因素,适宜pH值范围是3.2~5;初始吸附过程非常快,30 min时即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7%左右,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少.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4.3...  相似文献   
72.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7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徐州市大气颗粒物中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萘、芴、苊等低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低;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苯并(k)荧蒽、苯并(a)芘等高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高;含量最高的单体为荧蒽,占待检的16种PAHs的19%以上。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含量大小顺序为:4环〉5环〉6环〉3环〉2环。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苯并(a)芘和∑PAHs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大体上一致,并呈现一定规律性:交通干线区〉工业区〉风景文化区〉居民区〉新城区。由此可以初步认为徐州市区PM10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74.
基于全国城市PM2.5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 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及NH3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为约束,全国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363.26×104,1258.48×104,619.04×104,627.71×104t.2010年全国实际SO2、NOx、一次PM2.5和NH3排放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6%、81%、96%、52%.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河南、河北、天津、安徽、山东及北京6省市4项污染物排放量均超过环境容量1倍以上,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区域与PM2.5高污染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
某市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水是某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每天供水量约为35×104t.2000年11月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南郊水源地的岩溶水已受到了四氯化碳污染.污染源为一农药厂,该厂位于七里沟水源地补给区的山坡上,生产农药时用四氯化碳做溶剂.该厂生产废水中四氯化碳的浓度从281 0μg·L-1到2584 3μg·L-1.到2001年5月,水源地中53口水井中发现了四氯化碳,污染面积达17 5km2,井水中四氯化碳浓度最高达3909 2μg·L-1.根据四氯化碳浓度,污染区可以被划分为3个亚区:污染源附近亚区(初始最大浓度为3909 2μg·L-1,2003年4月最大浓度1891 5μg·L-1),集中抽水排泄区污染亚区(初始最高浓度195 5μg·L-1,2003年4月最大浓度504 5μg·L-1)和中间污染相对较轻的过渡区(一般20~200μg·L-1).过去3a间64口水井水质资料监测表明,岩溶含水层中四氯化碳含量受降雨、承压水位和含水层深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由于四氯化碳为一种微溶于水的比水重的非水相有机物(DNAPL),它主要沿含水层底部运移,因此比较浅的水井(深度<150m)中四氯化碳含量比较低,而在深度较大的水井(深度>150m)中则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6.
静态条件下持续时间对底泥中有机氯农药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氯农药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一类有机污染物,溶解度低,疏水性强,容易被颗粒物吸附,并随其在沉积物中积累,蓄积在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中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考察悬浮持续时间对沉积物中有机氟农药的释放的影响,采用沉积物释放模拟装置在60天内对微山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释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扰动时间的延长,上覆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0—20天内增长很快,在60天左右含量趋于到稳定。不同的有机氟农药在扰动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浓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水溶性大的农药更易向水体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77.
以苏南某化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混凝沉淀-厌氧水解-A/O-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印染综合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直接运行成本为0.755元/t废水,对COD、氨氮、总氮、总磷、SS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7%、90.5%、49.6%、61.7%、68.9%和88.7%,其中色度基本达标,氨氮的达标...  相似文献   
78.
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中的18个样品进行研究,分别用冷原子荧光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测定,对底泥中的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汞在底泥中的含量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可交换态很少,占总合量的0.04%~1.839%,总有机碳的含量与汞的总量分布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徐州市和淮北市三处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通过室内实验测试,研究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泥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Zn的浓度最高.某些重金属元素超出国家农用标准数倍.连续提取的形态分布表明:Cu、Zn、Pb和Cr主要分布在稳定态,生物有效性较差,而Cd的主要分布在不稳定性态,生物有效性强,对环境的危害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