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基于ASD和FISS的植被叶片氮素含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面成像光谱系统能够在更为微观的尺度上满足多元化应用需求,实现对植物群体、单个植株的快速精细探测,获取精细的植被生理参量的空间信息,从而弥补大尺度远距离遥感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本文采用ASD地物光谱仪和新型地面成像光谱系统FISS,以大豆叶片为研究对象,获取大豆叶片ASD光谱及FISS成像光谱数据,探讨大豆植株叶片的图像特征、反射率光谱、导数光谱、光谱指数等光谱特征变量与叶片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植株叶片氮素含量的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FISS地面成像光谱仪和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氮素具有敏感指示的波段区间一致,480~520 nm和680~720 nm区间的波段范围与氮素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导数光谱特征所得精度要比原始光谱特征所得精度高,说明导数光谱对氮素含量的指示更为敏感,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氮素含量信息;反演模型对氮素含量反演精度的影响低于光谱特征对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FISS数据由于其独特的测量方式和图谱合一的特点,可以更加准确地用于植被氮素含量的反演,实现植被叶片氮素含量的快速实时无损监测及图像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2.
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功能与社会经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体现了全面提高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辩证统一的系统功能。它拟应成为各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矿业系统工程与价值工程相辅并用,是大力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73.
研究了沙子、砾石、珍珠岩三种填料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沙子对污水中总磷(TP)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中TP的含量小于1.0 mg/L;砾石次之,珍珠岩的去除效果最差.三种填料对生活污水中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2%、37.7%和26.1%.  相似文献   
174.
以太湖流域西北部殷村港和陈东港两条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每月采集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水温、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细菌丰度,并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值(δ13CDOC)、紫外吸光度SUVA254(specific UV absorbance)以及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殷村港和陈东港δ13CDOC变化范围为-27.03‰±0.30‰~-23.38‰±0.20‰,以外源性碳为主.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释放和外源输入是河流中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两条入湖河流中多糖PCHO(polysaccharides)和单糖MCHO(monosaccharides)浓度在春夏季与秋冬季具有显著差异(P0.01,n=12;P0.01,n=12).这与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组分的可利用性有关.秋冬季藻类消亡过程中释放的PCHO在低温下不易被降解,容易堆积,因此两条入湖河流总溶解性碳水化合物TCHO(total dissolved carbohydrates)以PCHO为主;而在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PCHO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转化为MCHO,MCHO是TCHO中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75.
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平原河网区城市河道氮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平原河网区城市河道在水资源调度过程中的水文特征和理化特征,探讨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城市河道氮素形态与组成;在实验模拟条件下,研究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城市河道沉积物NH+4-N释放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水资源调度作用下水深日变化过程明显;以农历月为单位,水资源调度可以分为轻度置换阶段和深度置换阶段;沿调水路径河道上覆水DO有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沿调水路径上覆水NO-3-N浓度逐渐减少,NH+4-N浓度显著升高;DO与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上覆水NO-3-N、NH+4-N浓度的主要因素;沉积物内源NH+4-N释放是上覆水NH+4-N的一个重要来源;水资源调度显著影响(P<0.05)上覆水NH+4-N浓度,对沉积物内源NH+4-N的释放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6.
贵州省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10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分析贵州省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以负极性闪电为主,占96%左右,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全年的3~10月、全天的13~04时,而正极性闪电频数比例却集中在总闪低发月、时段,分别占同期总闪数的32.5%、11.5%,远高于年均比例4.02%;不同季节、时段闪电密度均存在地域性差异,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春季多发生在全省西南至东北一线,夏秋季节向北部移动,集中分布贵州西北部,后冬季移至中部至东北一线;上午闪电活动分散在全省,随后下午到前半夜多发生在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177.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超  翟建青  陶辉  刘波  苏布达  姜彤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94-180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导致水资源量变化,显著影响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利用DEM、土壤数据库、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及流域周边六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4-2000年气象、流域出口断面裕溪闸水文站1964-1989年水文资料,依托德国PIK研究所HBV-D模型建立巢湖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分析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影响:①利用HBV-D模型模拟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率定后系统相对误差控制在3%左右,纳希效率系数达约83%,适合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研究;②分析得出单位面积的农业用地、居民用地和水域影响径流深大小分别为-0.134469、0.074908和-0.0015244,即巢湖流域农业用地对径流影响程度要高于居民用地且为负,农业用地减少将增加径流量,居民用地增长利于径流量增加,水域对径流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8.
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提出了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应走综合处置和清洁能源化为主的道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利用传统焦化工艺系统来实现煤与生活垃圾高温炭化处理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9.
巢湖溶解性有机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巢湖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每月在巢湖3个不同湖区17个点位采集表层水样,测定了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浓度.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这3个湖区DON浓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n=13),这可能与西湖区入湖河流的外源输入以及DON的可利用性有关.水华期间,水体总氮总磷比、总溶解性氮磷比以及溶解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与溶解性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比值迅速降低,其中西湖区DIN/SRP在2013年8月降至5±7,表明水体出现氮限制.此外,DON浓度迅速降低,西部湖区叶绿素浓度与DON显著负相关(r=-0.265,P0.05,n=91),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DON具有一定生物可利用性.DOC浓度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水温是控制这3个湖区DOC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东部和中部湖区DOC浓度还受叶绿素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此外,巢湖DOC/DON变幅较大,由于含氮化合物更易降解,因此DON是影响碳氮比值的主导因子,是表征DOM可利用性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180.
目前国内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通常采用建管分离模式,建设单位为了控制工程投资,将工作重点放在主体工程的建设上,对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停留在轻"事前"重"事后"、轻"规划"重"补救"的层面,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运营期管道的抢维修和隐患治理给运营单位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和安全压力。通过阆中-南充输气管道的建设,运用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方法,对该管道所经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对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做法,通过工程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经济的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现了管道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