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使用化学品,为了使用方便,每个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贮存一些化学品;在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时,审核组经常会将危险化学品仓库作为审核的重点,一般来讲,企业也都将危险化学品仓库作为关键岗位,这是因为一旦发生化学品的泄漏或火灾、爆炸,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伴随的是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审核危险化学品仓库时,审核员应多了解一些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贮存知识.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针对造纸厂废水处理的现状,提出了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与普通水处理方法比较所具有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3.
水相催化芳香氯化物脱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把起相转移作用的聚乙二醇(PEG)链,键合到硅胶上,再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络合双金属Pd-Cu后负载其上,制成一种新型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SiO2-PEG600,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剂,在水相催水芳香氯化物脱氯,当反应温度80℃左右,n(Pd):n(Cu)=2:1,反应介质pH值11.7左右时,具有较高的催化脱卤活性,催化剂不但易于制备,便于分离,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经重复使用六次,转化率仍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4.
沉积物颗粒表面分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与分子表面积TSA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出吸附分子的尺度,采用分形吸附等温线法计算出妫河沉积物的Ds为2.379,官厅沉积物的Ds为2.836.基于沉积物对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数据,采用FHH(Frenkel-Halsey-Hill)方程计算出两种沉积物的表面分形维数Ds,发现官厅沉积物与妫河沉积物的Ds相差不大;温度影响Ds主要是由于升温改变了沉积物的组成与结构.在本实验中采用热力学模型(thenmodynamic model)计算出的Ds值大都超过3.此外,沉积物的Ds与其比表面积、矿物含量、CEC、有机质的相关性差.以萘、菲、芘作为码尺计算出的Ds并不完全是表面空间填充能力的客观表现,而是表面吸附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05.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和微生物制氢的几种技术,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制氢原理、制氢效益和发展状况;并提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变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是很有前景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纸张印刷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印刷企业印前、印中、印后三个工艺过程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从印刷企业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及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减轻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孢粉记录追踪过去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青藏高原28处地层化石孢粉序列,采用直接提取和集成方法获得568条具有年代的伴人孢粉(禾本科、石竹科、杨属、十字花科、委陵菜属、车前属、紫菀属、藜科、狼毒属)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高原4个分区的人类活动指数。同时结合本区已有研究资料,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人类活动历史。研究表明:(1)Ⅰ区东北区,6.0~5.3 ka B.P.早期人类已开始活动,但低水平的生产方式对植被影响较弱;5.3~4.5 ka B.P.人类活动得到扩展,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增强,加剧了对植被的破坏;3.5~2.0 ka B.P.随着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导致过度放牧、森林面积减少及风沙活动增强。(2)Ⅱ区东南区,5.0 ka B.P.左右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植被受人为干扰显著;3.5~2.0 ka B.P.人类活动扩张至高海拔地区,对植被影响范围随之扩大;(3)Ⅲ区西南区,5.7~4.5 ka B.P.农业生产活动开始且得到发展,环境效应逐渐凸出;4.5~2.0 ka B.P.人类活动进一步增强,对植被影响亦进一步加剧;(4)Ⅳ区西北无人区,受资料所限并未充分讨论,但已有研究表明,全新世早中期本区已有人类进行狩猎采集活动。  相似文献   
108.
成都市冬季3次灰霾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基于成都市大气环境超级观测站气态污染物和PM2.5中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对2019~2020年成都市3次灰霾污染过程气象要素和组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CMB模型模拟获得研究期间PM2.5污染来源及变化趋势,剖析各污染过程成因.结果表明:① 3次污染过程均发生在相对湿度和温度持续上升,风速和边界层高度持续降低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日均相对湿度均大于70%,日均温度均大于8℃,日均风速均低于0.8 m ·s-1,日均边界层高度均低于650 m;② 3次污染过程中主要组分均为NO3-、OC、NH4+和SO42-,其中NO3-质量浓度和占比污染时段较清洁时段增长倍数均高于其他组分,分别增加了1.47~2.09倍和0.22~0.35倍,NO3-是成都市冬季PM2.5污染的关键组分;③ 3次污染过程SOR均值为0.40,NOR均值为0.27,SO2和NOx的二次转化程度较高,SO2向SO42-转化以夜间非均相氧化反应为主,NOx向NO3-转化以非均相水解反应为主;④ 3次过程变化特征略有不同,过程Ⅰ呈现出明显的二次硝酸盐主导的特征,过程Ⅱ PM2.5浓度上升过程中主要受燃煤排放影响,PM2.5浓度高值时段主要受NO3-影响,过程Ⅲ总体仍为二次硝酸盐主导的特征,但部分污染时段化石燃料燃烧源排放有所增加;⑤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和燃煤源为研究期间主要污染来源,PM2.5浓度与二次硝酸盐贡献率正相关,与扬尘源贡献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微塑料对水中铜离子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微塑料作为载体可与水中重金属、抗生素结合进而形成复合污染,这改变了污染物原有的环境行为与危害性.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作用途径与机制是评价其环境风险及毒理学机制的前提.目前有关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颗粒作为代表,研究了微塑料在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中对Cu~(2+)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并就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分别对TC和Cu~(2+)表现出更大的平衡吸附量;复合体系中,GPPS对Cu~(2+)和TC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HDPE,且2种微塑料的吸附能力均较单一体系有所提高.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微塑料吸附过程的描述更为合理,吸附过程可划分为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2个阶段.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更符合实验情形.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对Cu~(2+)和T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178、 0.257、 0.334和0.194μmol·g~(-1),而在复合体系中,相应的饱和吸附量则分别增大至0.529、 0.411、 0.471和0.341μmol·g~(-1).表面形态特征及化学官能团的不同是导致GPPS和HDPE吸附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体系pH影响微塑料和吸附对象的存在形态及表面电性,继而影响平衡吸附量.环境温度在15~35℃范围时,提高温度不利于微塑料的吸附.Cu~(2+)和TC在共存条件下可产生协同效应,络合物的形成及相互间的桥接作用使得二者更易于被微塑料吸附.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碳酰肼对钢铁厂烧结工序产生的二噁英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了0.01%(质量分数,下同)、0.02%、0.05%、0.10%的碳酰肼之后,二噁英的排放质量浓度降为0.560、0.506、0.270、0.174ng-TEQ/m3,相对于基准值(0.821ng-TEQ/m3)大幅减少。碳酰肼对二噁英的从头合成以及前驱物生成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碳酰肼与Cu2+结合生成稳定的氮化物,削弱Cu2+的催化活性;与HCl反应,减少了生成二噁英的氯源;对FeCl3、CuCl2的催化活性也会产生影响。碳酰肼添加后,对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生成中高氯代二噁英的脱氯行为也有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