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探讨硫酸黏菌素残留对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0、0.5、5.0、50.0mg/kg质量浓度的硫酸黏菌素,分别于7、21、35、49d时采集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总D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技术对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黏菌素处理的nifH基因分类操作单元数均比不添加硫酸黏菌素处理的少。硫酸黏菌素影响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的多样性,使土壤固氮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发现,21d时,硫酸黏菌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的影响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硫酸黏菌素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2.
在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罐区重质气体多源泄漏扩散的实验研究,考察多泄漏源同时泄漏时,泄漏源在罐区的位置、泄漏源间距对罐区重质气体漏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源越靠近罐区边缘,重质气体扩散范围越大;泄漏源越靠近罐区中心区域,周围罐的阻碍作用较大,中心区域的重质气体浓度越高;泄漏源间的间距越小,泄漏源中间区域的重气浓度越大,泄漏源间的间距增大,气体扩散范围也增大,事故影响范围越大;泄漏压力、体积速率总和相同时,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多源同时泄漏时空间各点的重质气体浓度与各泄漏源单独泄漏时空间各点重质气体浓度总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喷射火灾下石化管廊管道热力学响应特征,依据流体力学相似理论搭建缩比试验平台,开展石化管廊管道热力学响应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火灾中管道热力学响应特征及事故多米诺演化特征,探讨各因素对管道升温和失效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强度理论建立管道失效时间定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功率是管道失效的主导因素,随着火灾功率的增大,管...  相似文献   
84.
对电厂电除尘器正压式仓泵系统的排气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一种将排气排入电除尘器进口水平烟道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可利用的电除尘器漏风率裕量和处理烟气裕量  相似文献   
85.
在实验室分析基础上,对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总磷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本文建立了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最终给出了总磷测量结果的标准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为了预测多元可燃混合液的闪点,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通过二元和三元可燃混合液闪点实测值的试验对比,证实此模型的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模型可以在预知可燃混合液组分比例和单组分闪点基础上快速预测混合液的闪点。  相似文献   
87.
采用50 mm流动检测池,建立了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方法检出限为0.02 mg/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100%~101%,平行样品相对偏差为0.10%~0.27%,精密度(RSD,n=6)为0.72%~1.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适用于地表水中总氮的分析。  相似文献   
88.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给水系统中难降解的诺氟沙星(NOR),考察了NOR臭氧氧化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初始pH为8,臭氧投加量为5 mg/L,反应90 min后去除效率达31.02%,较常规处理大大提高,同时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NOR经臭氧氧化后生成多种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89.
根据化学工业园区管廊的特点,将适用于长输管道风险分析的肯特评分法加以改进,调整模型中的三级评分项目和各事故因素的权重,使其成为适于化学工业园区管廊的风险分析法,将改进后的肯特评分法应用于常州18km化学工业园区管廊的风险评价,得出6个风险较高管廊分段,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了降低管廊事故风险的措施。工程应用表明:改进后的肯特评分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是化学工业园区管廊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其评估结果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合理分配维护资源、制定管理措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针对实际运行条件下,国内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CO排放研究不足,排放现状不清晰等问题,在天津地区选择了6台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在测试中燃烧其常用燃料,采用烟气分析仪Testo350对锅炉展开了气态排放研究,重点研究了其中5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锅炉在不同燃烧负荷下,NO和CO的排放情况,以及另1台捆烧式锅炉在正常工况下的排放情况。测试结果表明:6台生物质锅炉的NO排放浓度均在180 mg/m~3以上,CO排放浓度均高于500 mg/m~3。其中,3台炉型的固体成型燃料锅炉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大,NO排放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燃烧负荷控制在75%~80%可相对减少气态污染物NO、CO的排放,其余2台炉型NO、CO排放浓度随燃烧负荷的增大变化趋势与前3台相反,且燃烧负荷控制在95%左右为优;捆烧式锅炉NO排放浓度最低为182.9 mg/m~3,但CO排放浓度却高达2 243.6 mg/m~3。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从而优化生物质固态燃料的燃烧和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