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91.
基于利益相关方分析法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随机性原则和利益相关性原则,确定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的公众范围,着重分析规划环评中相关方利益诉求.以某电石化工产业基地规划环评为例,通过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分析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点、关心点和矛盾点,并围绕各利益中心结合法律、法规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问卷调查表,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规划调整建议,解决了规划环评中利益相关方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利益相关方分析能够反映规划的环境不合理性,有助于规划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292.
293.
太湖及主要入湖河流平水期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水质现状的基础,对区域水环境的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太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于平水期采集代表性断面水样,以营养盐(总磷、总氮、氨氮)、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为基础,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区域内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借助多元统计分析对研究区域内主要污染因子进行解析和识别。灰色聚类分析表明,秋季采样断面(2012年10月)中63%的河道断面和36%的湖泊样点超过我国地表水3级标准,而在春季(2013年4月)采样断面中,100%的河道断面和64%的湖泊样点超过地表水3级标准。该结果同时也表明春季河道污染物质的输入是导致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可能对太湖蓝藻暴发起到推动作用,因此需加强对蓝藻暴发前期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的管理。为便于水环境管理将河道和湖泊采样断面依据聚类分析法划归为高、中、低三类;同时主成分分析表明,氮、磷依旧是影响太湖流域水质空间变异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294.
以用不同浓度的HNO3预处理后的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负载铈制备SCR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催化剂活性实验,探讨了不同变量如金属离子的分布、焙烧温度和载体属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NO3处理后,经500℃焙烧金属铈负载量为7%的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90℃时,NO转化率在90%以上,随温度升高,达到接近100%的NO转化率。  相似文献   
295.
为了实现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回用,将La3+、Fe3+共掺杂TiO2/浮石光催化用于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该方法对TOC的去除率为49.0%,对UV254的去除率为76.5%;出水BDOC/DOC值大幅度提高,由最初的0.21提高到0.56,增加了出水的可生化性;二级出水中存在着影响光催化去除有机物的因素,其中阴离子对有机物的去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光催化反应在通过O3强化后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得到提高,TOC的去除率达到75.0%,光催化和O3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随着光催化反应次数的增加,催化剂活性有下降趋势,使用10次后TOC去除率下降到第一次使用时的16.7%,再生能够使催化活性恢复到使用前的95%,催化剂在使用15次以内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96.
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筛选及甲烷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王丹  尹平河  赵超  武晶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719-3724
通过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消化污泥、矿化垃圾和黏土作为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3种材料的甲烷日氧化率平均值、总氧化率和氧化速率V(CH4)分别是:消化污泥10.27%、75.82%、1.76 mmol/(kg·d);矿化垃圾11.05%、75.61%、2.04 mmol/(kg·d);黏土9.05%、68.15%、1.33 mmol/(kg·d),消化污泥和矿化垃圾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均大于黏土。进一步探讨了消化污泥中添加粉煤灰、建筑垃圾和黏土进行改性后对甲烷的氧化能力,考察了改性污泥的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消化污泥的改性效果最好,其日氧化率平均值、总氧化率和V(CH4)分别达到17.27%、92.37%和2.35 mmol/(kg·d),粉煤灰与消化污泥以1∶1~1.5∶1混配后可满足填埋场对覆盖材料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7.
尹将来  马瑛  贾红华  周华  韦萍 《化工环保》2011,31(4):293-297
通过实验对杂色云芝菌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杂色云芝菌产漆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以质量浓度为15 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质量浓度为1.25 g/L的葡萄糖作为复合碳源,以质量浓度为15 g/L的酵母膏作为氮源,在发酵72 h时加入浓度为2mmol/L的2,5-二甲基苯胺,发酵96 h时加入浓度为2 mmol...  相似文献   
298.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光催化降解过程,探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光催化降解行为和降解机理.分别用高效液相(HPLC)和TOC测定仪检测不同降解时间段水样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浓度和矿化率.结果表明:当DMP初始浓度为20 mg/L,催化剂用量为70 mg/L,光催化反应140 min时DMP降解率和矿化率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299.
制备了高炉粉尘基微电解(BFD-IE)填料,在臭氧催化的条件下降解垃圾渗滤液,并与商业臭氧催化填料和TEMPO-Cu分子筛填料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BFD-IE填料和另外两种不同填料进行表征,并对比了三者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臭氧浓度(20 mg·L-1)和反应时间下,BFD-IE填料对COD的去除效果(61.3%)要优于商业臭氧催化填料(50.9%)和TEMPO-Cu分子筛填料(39.1%);但对NH4+-N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TEMPO-Cu分子筛填料在20 mg·L-1臭氧浓度下反应10 min即可实现74.9%的去除率,高于BFD-IE填料(32.7%).此外,经臭氧催化BFD-IE填料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显著提升(从0.07提升至0.63),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填料(0.29和0.39).最后,借助电化学技术和ESR技术,证明了臭氧...  相似文献   
300.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全风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特征愈加明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估模型.在传统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利用三角模糊数收集、整理专家的专业性判断语言,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将基本事件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顶上事件作为输出层神经元,形成事故树嵌入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提出该人工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及测试方法.以沿海航行船舶的沉船事故作为风险评估案例应用该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误差(均方误差)在0.013~0.014,精度符合应用要求,与传统事故树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二者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值及均方误差分别为0.009 3、0.019 6和0.005 2,二者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在自我优化、使用便捷性和动态适用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