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基于热解动力学的有限空间轰燃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彬  赵绪新  张凌  马小茜 《火灾科学》2003,12(3):146-150
对建筑物中常见的几种可燃物:塑料、硬纸板、布料、三合板、木板等,进行了热解实验,给出了其失重曲线,并导出了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建立了基于热解动力学方程和特征浓度的有限空间轰燃预测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珠江口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OM)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地球化学参数,并对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有机质来自大陆(52%)和水生(48%)混合来源;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主要为水生来源(93%). 珠江口陆源有机质含量〔w(T-OC)为5.4  mg/g〕远远高于邻近海域(0.49  mg/g),近年来珠江口TOC和陆源有机质(T-OC)的平均沉积通量分别为5.57和2.2~3.6 mg/(cm2·a),说明珠江河口接受了大量的陆源有机物的输入,这是由于自20世纪后期的几十年以来,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造成大量土地开垦,以及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所致. 珠江口和邻近海域的水生有机质沉积通量在近年均呈增加趋势,在珠江口达到最大值3.6 mg/(cm2·a),说明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促使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23.
臭氧法降解水中对甲基苯磺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陶莹  常志显  李德亮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85-2191
采用臭氧法降解对甲基苯磺酸废水,研究了对甲基苯磺酸降解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臭氧投量、反应温度、常见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臭氧氧化降解对甲基苯磺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苯磺酸初始浓度0.29mmol.L-1,pH9.0,臭氧投量3.75×10-6mol.s-1,控制温度25℃,反应6...  相似文献   
24.
本文测定了云龙湖底泥中铅(Pb)、锌(Zn)、铜(Cu)、锰(M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了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4种重金属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其余2种均未构成污染。云龙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Mn>Cu>Pb>Zn。  相似文献   
25.
用二元混合模型对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和近海沉积物样品OC/N与δ15N在早期成岩过程中均发生了较大改变,OC/N可用作判断有机质来源的辅助证据,而δ15N不宜用作沉积有机质来源的指示.δ15Corg 则可以较可靠地用来评价来源的贡献.稳定C同位素二元混合模拟结果表明从珠江河流出海口往近海方向,陆源有机质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在珠江口内,陆源有机C的比例略大于水生有机C,而近海有机质以当地水生藻类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