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主要除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三氯污染的产生及地下水污染现状,去除地下含水层中的氮是当今国内外重点研究的现场净化技术之一。针对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文中主要介绍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生物脱氮法等进行研究治理三氮污染。提出控制三氮污染源的方法,以及优化三氮去除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2.
2010年12月13日,我们在日本开始了对其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管理与实施情况的深入考察.对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日本环境省非常欢迎,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已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但中亚LUCC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仍属未知。论文以人工林面积、森林产品收获产量及林地转移面积为基础数据,应用Bookkeeping模型,分析了1975—2005年期间三种LUCC方式对中亚森林碳库的影响。近30 a LUCC对其碳库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碳汇,固碳量为3.07 Tg。植树造林表现出强烈的碳汇功能,总固碳量为12.97 Tg。森林采伐是最主要的碳释放来源,共释放碳5.80 Tg。林地转移呈现较强的碳释放特征,共排放为4.10 Tg。结果表明1975—2005年该区域LUCC对森林碳库具有明显的增汇效应。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减少LUCC对全球碳收支影响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现行大气中的氯化氢(HCl)质量标准的来源、毒理作用的分析、各类标准的比较及标准的可行性等几方面的阐述,指出了现行标准在执行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应对现行大气中HCl的标准进行重新核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干旱对辽宁省玉米产量影响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辽宁省14个市1967-2006年降水量逐月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为基础,应用滑动直线平均法、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各地区玉米因旱减产程度及风险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干旱对产量的制约程度不同,据此划分为两类地区:A类地区干旱是玉米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B类地区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明显。根据A类地区确定因旱减产指标:当降水负距平分别为20%、20%~40%、40%~60%时对应的玉米减产率分别为5%、5%~11%、11%~17%。综合产量波动、减产强度、抗旱能力三要素进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辽宁省因旱减产风险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6.
王倩  黄凌  王杨君  殷司佳  张琪  易鑫  李莉 《环境科学》2020,41(1):125-132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对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有重要贡献,但尚未包括在目前的排放清单中.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排放因子法和IVOCs/POA比例系数法对长三角地区2017年机动车IVOCs的排放量进行估算,构建长三角地区2017年机动车IVOC排放清单,分析其不确定性并估算其对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基于排放因子法的结果表明,2017年长三角地区机动车IVOCs排放总量为3.58万t,SOA的生成潜势为695 t,其中载货汽车的IVOCs排放量在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占比均超过70%;从燃料类型来看,柴油车的IVOCs排放量远高于汽油车.基于IVOCs/POA比例系数法的结果表明,由不同的IVOCs/POA比例以及不同的POA/PM2.5占比得到的排放清单结果差别巨大,最大值可达64.2万t,最小仅为5.2万t,造成的SOA生成潜势分别为1.55万t和1032 t.本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估算方法构建的IVOCs排放清单结果差别巨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后续空气质量模型对SOA的模拟结果.因此,需进一步将不同清单结果用于空气质量模型中对SOA进行模拟,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长三角地区机动车IVOCs排放清单.  相似文献   
57.
干燥器是空气制冷中重要的设备,它在低温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吸附式干燥器的使用效率,本文根据干燥器的吸附及其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吸附式干燥器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降效、失效原因及其影响干燥器吸附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的操作使用对策。给出的试验结果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并在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为今后正确、高效地使用干燥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8.
“室内空气污染”被认为是继“煤烟性污染”、“光化学污染”后的第三大类污染。依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本文对标准中规定的4类化学物质共19项监测指标,就其种类、来源、特点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如何监测进行了说明,并对预防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上海城区不同林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分四个季度,对上海市建成年代较久的不同林地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凋落物土壤动物9 391只,隶属于2门11纲21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亚纲和弹尾纲,两个类群共占总密度的90.31%,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寡毛纲和等足目,占总密度的的5.29%。不同林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146.31,P0.01),其中香樟悬铃木林土壤动物密度最高,水杉林密度最低。此外各林地土壤动物季节动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密度-类群指数大小顺序为香樟悬铃木林(4.62)悬铃木林(2.69)香樟杨树林(1.86)香樟林(1.36)香樟水杉林(0.91)水杉林(0.85),该顺序可以较好地表征各林地的群落多样性。CCA分析显示凋落物有机碳、生物量、表土含水量、温度是影响城市林地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适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0.
上海市桃浦垃圾填埋场封场植被的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合适的封场植被对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对上海市桃浦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和29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填埋埋场土壤呈现Zn和Cd的中度复合污染。在研究的优势植物中,杨树、雪松和夹竹桃吸收Zn的能力较强,杨树、紫薇、金丝桃吸收Cd的能力较强。荆芥表现为重金属Zn的富集型植物;龙葵表现为重金属Cd的富集型植物;麦冬和狗尾巴草则表现为重金属的根部囤积型植物。可综合选择这些植物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植物修复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