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与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秸与鸡粪在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的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和协同作用效果。设计了9种玉米秸与鸡粪的混合比例(1∶0、1∶1、1∶2、1∶3、1∶4、2∶1、3∶1、4∶1、0∶1),每种比例分别在3个不同负荷(50、65和80 g/L)下进行混合厌氧消化。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相比,NaOH预处理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的单位TS产气量提高了5.5%~62%。当预处理玉米秸与鸡粪的混合比例为1∶2、上料负荷为50 g/L时消化产气性能最好,此时的累积甲烷产量达到19 488 mL,比相同负荷下单一玉米秸厌氧消化的累积甲烷产量高出32.6%,比单一鸡粪厌氧消化的累积甲烷产量高出11.4%。混合厌氧消化协同作用的贡献率达到7.1%~17.7%,其中玉米秸与鸡粪的比例为1∶2时,其贡献率与其他比例相比高出25%~150%。可以为粪草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提供设计和运行依据。  相似文献   
52.
自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于1957年发现郯庐断裂以来,先后有不少地质单位对该断裂的不同区段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郯庐断裂带的涵义,也由原来狭义的概念(由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一带)进一步扩大,而且众说纷云。一般认为,它向北与沂沭断裂带(鲁)、营(口)—潍(坊)断裂带(渤海)、下辽河断陷(辽)和依兰—伊通断裂相连接,并延伸到苏联境内。但对它在下辽河断陷以北的去向,认识不甚一致:有人将它与敦化—密山断裂相连;也有人主张与沈阳—长春—哈尔滨断裂连接。至于它的南延,目前也有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它由湖北广济过江,经衡阳到广西十万大山,入越南被红河断裂所切;另一种意见是,从湖口北部过江,与赣江断裂,北江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桐柏—大别山链南缘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变形研究入手,划分出区内两期两种型式推覆构造,即印支—燕山早期对冲式推覆构造和喜山期背冲式推覆构造。并综合分析了它们的结构,推覆方向和规模等,讨论了它的形成演化机制和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54.
裂褶菌F17对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加入48h后脱色率达到91.5%;酶活检测表明,该菌主要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并在脱色48h时,MnP酶活达到最大值96.1U·L-1.此外,对脱色96h和192h后的脱色液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发现刚果红在可见光区495nm处的吸收峰已消失,并在紫外区出现多个吸收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种刚果红降解产物,用质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鉴定,发现该产物相对分子量为184.2,主要官能团为-C6H4-和芳基-NH2,结合刚果红结构和该产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推断其为联苯胺;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联苯胺逐渐被降解.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_(2.5)重污染时空演变特征,对"2+26"城市7年间的大气环境监测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年际变化上,重污染过程次数逐年下降,发生时长和强度分3个阶段大幅降低。相比2013年,2014—2016年重污染小时数、天数和峰值浓度均降低了一半左右,2017—2019年则下降了约80%。目前,区域重污染过程以持续1~2 d的较短过程为主。在季节分布上,全年重污染集中于秋冬季,其中冬季占比从60%升至80%,尤其是1月的重污染占比最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差异明显缩小,呈相对均匀化趋势,区域污染中心有所南移,南部的冀南豫北区域在区域重污染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在污染成因基本类型上,污染排放导致的积累型为主要类型,占比约90%;沙尘型及烟花爆竹燃放型的总占比约为10%,虽然其占比较低,但近年的比重较稳定,未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6.
选取臭氧(O3)污染高发的7月为夏季典型月,采用自动观测设备,从前体物VOCs的浓度水平及O3生成潜势(OFP),前体物、气象因素与O3相关性等多方面研究了衡水市O3污染影响因素,并剖析了一次典型的O3污染过程,以期为衡水市夏季O3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衡水市VOCs主要组分浓度占比为烷烃 > 烯烃 > 芳香烃 > 乙炔,主要组分对总OFP的贡献为烯烃 > 芳香烃 > 烷烃 > 乙炔;O3与前体物VOCs、NO2存在负相关性,与温度存在正相关性;相对湿度低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相对湿度高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气团中VOCs化学组成稳定性较低,平均VOC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较低,为4.855gO3/gVOCs;衡水市7月2—4日重度污染过程受本地生成和区域传输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57.
以水为吸收液,采用旋转填充床分离微生物厌氧发酵沼气中的CO_2,考察了工艺条件对CO_2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液量越大、气液比越小、进口CO_2体积分数越小、操作压力越大、进液温度越低则CO_2的吸收效果越好,而床转速以适中为宜;在进液量60 L/h、气液比3.3、床转速1 000 r/min、进口CO_2体积分数40%、操作压力1.2 MPa、进液温度5℃的条件下,CO_2吸收率为57.4%,提纯后气体的CO_2体积分数为17%。  相似文献   
58.
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该填埋场4口监测井的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监测目标为总硬度、氨氮、铅、砷、汞等地下水常规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初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重金属物质多数未检出,但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无机盐等物质含量较高,部分点位的氨氮、硝酸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Ⅲ类标准,可见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高温热载荷作用下高超声速导弹舵面结构模态频率和振型随温度变化的变化规律。采用基于激光测振技术的热模态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导弹舵面结构的热模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舵面结构进行了热模态有限元分析,设计了一套热模态试验系统进行了热模态试验,将激光测振技术应用于振动响应测试,设计制作了石英灯高温加热箱,设计制作了施加激振力的水冷激振杆,设计了用于激光测振的移动平台。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获得了舵面结构在不同高温环境下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分析出模态频率和振型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Fe2O3对型煤固硫作用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张良  成思危  严瑞 《环境科学》1997,18(1):65-67
根据煤中硫的着火点,发现硫的固定主要发生在温度低于500℃的阶段,升温时间应小于30min,Fe2O3用量增多,CaSO3转化生成CaO+SO2+0.5O2→CaSO4的反应来模拟实际的煤燃烧时硫的固定过程,发现Fe2O3的加入对硫的固定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Fe2O3主要是促进CaO+SO2→CaSO3这一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