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月湖近代生物硅沉积测定与营养演化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综合了国内外实验方法基础上,完善了湖泊沉积生物硅实验室测定方法.利用此方法,首次对一富营养化小型浅水湖泊--武汉市汉阳区月湖进行了2个柱状沉积物的生物硅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生物硅可以反映月湖的营养演化的动态过程,130 a前,湖泊受到的环境压力为轻;20世纪初期,月湖生物硅沉积缓慢上升,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月湖已成为一富营养化湖泊;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月湖水质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至月湖清淤前这段时期入湖污水增多,这加速了生物硅的沉积,正是这段时期使月湖最终沦为劣五类水质的湖泊.  相似文献   
52.
构建了以陶粒为基质、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研究了该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体中三唑磷(triazophos,TAP)的去除效果,通过测定基质酶脲酶和碱性磷酸活性、微生物种群特征及植物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初步探讨了该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水体TAP的生物学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TAP浓度分别为0 mg·L-1(对照CW1)、0.1 mg·L-1(低浓度CW2)、1 mg·L-1(中浓度CW3)和5 mg·L-1(高浓度CW4)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水体中三唑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是96.4%、96.8%和53.7%。在进水TAP浓度越高的人工湿地系统中,进水端基质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越高。中、高TAP浓度进水的系统中脲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系统21.8%和29.2%。高TAP浓度进水的系统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和低浓度进水系统51.7%和36.3%(p〈0.05)。比较进水端而言,各系统出水端的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系统TAP的去除与基质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基质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在人工湿地去除TAP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各人工湿地系统基质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进水含TAP系统的进水端基质中均存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与有机物降解密切相关的菌种,尤其在高TAP浓度进水的系统中发现一株含脱氨酶基因(acds)的菌株,能够促进有机磷降解中间产物—有机胺类的降解转化。此外,美人蕉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进水TAP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呈现显著增强态势(p〈0.05),并正常生长,说明美人蕉对TAP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53.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4.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测定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酚分解作用强度、耗氧速率、厌氧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下行流池基质的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酚分解作用、耗氧速率等均高于上行流池,表层高于中下层,各指标变化趋势与生物膜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下行流池表层基质是污染物降解的主要空间;但上行流池基质的厌氧活性高于下行池;同时发现钴离子对基质厌氧微生物活性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激活后降低。这些研究为阐明人工湿地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讨论了稀有鲫和大鳞泥鳅作为七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的可行性?依据生长和现存量作为观察指标,测定了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鲫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铬和五氯酚对大鳞泥鳅的NOEC和LOEC?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鲫的NOEC分别是2500,10,200,20,80μg/L,LOEC分别是5000,20,400,40,160μg/L?铬和五氯酚对大鳞泥鳅的NOEC是2500和80μg/L,LOEC是5000和160μg/L?试验结果表明,稀有鲫和大鳞泥鳅是七天亚慢性试验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56.
构建湿地堵塞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IVCW)中与填料堵塞相关的填料粒径、渗透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经过颗粒分析得知填料粒径在2~5mm间,运用自制的砂样管对填料进行原位采样,渗透试验结果表明IVCW填料层的渗透系数随填料深度的增加而增加.IVCW填料各层中,渗透系数最小值存在于表层以下15~30cm处.IVCW系统运行52个月后,仅填料表面至15cm深处有少量有机质存在,15cm深度以下有机质含量极少,表明IVCW系统运行稳定,未出现堵塞现象.文中通过分析填料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7.
为探索研究适合丘陵地带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模式,选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的三个村组作为示范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终端建设研究。在对示范村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民房分布、污水排放及污水水质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示范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试运行。示范工程建成试运行一年以来,入户支管无破损,主管网系统排水流畅,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终端系统与周边环境相容性高,系统运行维护简便。本研究可为丘陵地带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模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