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钢铁行业冷轧废水排放量大,经二级处理后水质稳定,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潜质。研究采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强化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并对某钢厂二级处理后的冷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HRT=5.0 d时,硫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对浊度、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49.7%、94.5%、55.7%和58.9%,出水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回用要求。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处理冷轧废水过程中脱氮效果的提高提出了新思路,为冷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2.
微藻富含油脂,可以用作合成生物柴油的原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质能源.微藻的光合培养体系往往是非纯培养体系,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微藻生物量的积累及其对废水环境的净化效果,而对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共栖细菌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本文通过对棕鞭藻共栖细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棕鞭藻(Ochromonas)在生活废水、BG11及Glu+BG11(BG11中添加10 g·L-1葡萄糖)3种不同营养环境中共栖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进而阐明有机物及复杂废水环境对微藻共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生活废水、BG11及Glu+BG11 3种营养环境中共栖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生活废水体系中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BG11及Glu+BG11体系,生活废水中共栖细菌香浓(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达4.32,其次是BG11及Glu+BG11,Shannon指数分别为2.13、1.54.从共栖细菌群落的组成上看,3种营养环境中优势菌属差异显著,生活废水中优势菌属有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及玫瑰球菌属(Roseococcus),相对丰度分别为14.46%、14.9%、14.54%,其中,芽殖杆菌属只在生活废水中有较高丰度.BG11中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与玫瑰球菌属的丰度分别高达26.86%、51.03%.Glu+BG11中寡养单胞菌属较BG11中显著增加,达到82.41%,而玫瑰球菌属较生活废水及BG11中则明显降低,菌群丰度仅为6.2%.对比3种营养环境,玫瑰球菌属均具有较高丰度,是棕鞭藻良好的共生菌.  相似文献   
43.
上海市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预测与回收网络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上海市为例,利用无容量限制的设施选址模型(UFCLP模型)建立了上海市电子废弃物(WEEE)回收网络,同时,为获得模型求解所需数据,根据1991~2012年的销售量对上海市2010~2017年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的废弃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5种电子产品的总废弃量会从2010年的269.49×104台增至2017年的635.75×104台.最后,依据区域GDP、人口密度和区域面积等多因素对电子废弃物空间分布量进行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了214个回收站候选点,使用SITATION软件对UFCLP模型进行求解,最终确定10个点作为拟建回收点,可实现未来上海市约76%的电子废弃物回收.该网络的建立对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大中型城市电子废弃物回收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4.
钢在自然环境中的大气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回顾了近年来钢在自然环境中的大气暴露腐蚀试验和腐蚀行为预测的研究。重点介绍了钢的腐蚀失重规律、环境因素和钢的化学成分对钢的大气腐蚀影响以及锈层分析的研究;此外,还介绍了幂函数预测模型、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南四湖微山湖区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为了解南四湖污染底泥磷形态分布规律,对南四湖微山湖区0~25 cm沉积物分层进行了磷形态连续提取.结果表明,湖区沉积物中Ex-P、Al-P、Fe-P、Oc-P、Ca-P、De-P和Org-P平均含量分别为5.62、 4.08、 12.25、 13.34、 116.67、 232.36和396.79 mg/kg,不同形态磷含量次序为:Al-P<Ex-P<Fe-P<Oc-P<Ca-P<De-P<Org-P.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易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有机磷(Org-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碎屑磷(De-P)含量则呈逐渐增加趋势.Sum1(Ex-P、Al-P、Fe-P之和)与上覆水PO3-4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Fe-P与水体磷酸盐含量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其相关系数高达0.72.沉积物磷形态在空间分布上,Oc-P、Ca-P、De-P 等惰性磷的差异性小于Ex-P、Al-P、Fe-P等潜在活性磷,Org-P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6.
为了快速净化景观湖泊的补水,采用磁絮凝法对Ⅴ类甚至劣Ⅴ类河道水体进行预处理,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絮凝剂(PAC)、助凝剂(PAM)以及磁铁粉的投加量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一步优化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磁铁粉加入量100 mg/L,PAC投加量150 mg/L,PAM投加量2 mg/L。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进行验证试验,COD去除率达到50.39%,TP去除率为96.65%,浊度去除率为91.59%,氨氮去除率为6.31%,除氨氮外,其他各指标基本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水体标准,达到了预处理目的,为后续深度净化减轻负荷压力。  相似文献   
47.
滴流床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滴流床反应器,研究了苯酚在以Cu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对温和的操作条件(温度180 ℃,压力3 MPa,液相流量1.668 L·h-1,气相流量160 L·h-1)下,苯酚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苯酚的降解曲线与自催化反应的S型曲线类似,符合自由基链反应机理.所建立的活塞流拟均相反应器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苯酚催化湿式氧化反应过程.还研究了苯酚初始浓度、苯酚水溶液流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基于SWAT模型的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什河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了SWAT模型,并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了退耕还林.等高种植、化肥减量与植被过滤带等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综合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坡耕地退耕还林,可减少1.03%~5.35%的非点源TN负荷与0.94%~8.09%的非点源TP负荷;通过等高耕作,可减少0.51%~2.77%的非点源TN负荷与0.49%~4.54%的非点源TP负荷;通过20%的化肥减量可减少0.65%~6.52%的非点源TN负荷与0.01%~2.95%的非点源TP负荷;20m的植被过滤带可减少42.62%~69.51%的非点源TN负荷与80.09%~86.27%的非点源TP负荷.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可减少34.90%~54.36%的TN负荷与35.32%~60.89%的TP负荷.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体TN与TP的浓度标准,2006~2010年尚需削减45.87%~82.53%的点源TN负荷与35.58%~66.85%的点源TP负荷.  相似文献   
49.
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法再生活性炭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玲  熊飞  张颖  李光明 《环境科学》2003,24(4):150-153
使用自制的CuO-Al2O3催化剂对苯酚饱和活性炭进行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再生研究,系统观察了反应条件对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的影响.实验中得到非均相CuO-Al2O3催化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投加量25mg(以铜离子计),反应氧分压0.6MPa(25℃),投炭量15g(干炭量),加水量300mL.通过对催化剂进行X衍射分析,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实验,可以得出该催化剂在催化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为了对诺卡氏菌株C-14-1以及转基因工程菌ZM1的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就C-14-1菌株以及ZM1菌株的粉剂对试验动物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对昆明小白鼠的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急性经皮毒性LD50>2 000 mg/kg,均属于微毒或无毒类;对大耳白兔皮肤刺激平均指数72 h后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0,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